第一部分 ?關于預習作業
分身術訓練營的預習作業是:參加課程《成為高效能人士,你只差這一個習慣》并書寫感受。
有所觸動
1、課程已經聽過啦?老師的這次分享會在沒有參加訓練營前自己就聽過了,本來以為可以在云筆記里找到課程筆記,但是變著花樣搜索也沒找到,可以確定是自己根本就沒做記錄,從7月份就一直持續參加老師的活動,但是這么重要的一節課竟然連筆記都沒有留下,也是醉醉噠,應該是當時沒有意識到這節課內容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己沒抓住問題本質的現象。
2、人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擁有選擇權。自己的心理防御機制比較強的,總是容易出現負面情緒,還經常被情緒牽著走,現在意識到這是小我的需要,自己可以通過覺察打斷小我對刺激產生的負面反應,讓理性我掌控自己。
3、正確的道理要找到具體方法落地實施。想要控制小我,就先要看到小我,了解小我,和小我做朋友。自我覺察的意義就在于找出自己的小我喜歡什么,害怕什么,對哪些觸發器特別敏感,對什么樣的獎勵無法抗拒。
認知更新
1、對積極主動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以前覺得不在意愿層面表達不滿(如不推卸工作)就已經是積極主動了,也認為自己算是積極主動的人,原來自己只是達到了最低層次的積極主動,完全沒有意識到還有資源、選擇權和自我決定。
2、“從自身找原因”不是自我責備,而是自我改變。自責、愧疚等都是小我的情緒,是小我為了自我保護、減少心理壓力而產生的,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還會因負面情緒而消耗能量,更重要的是產生行動、發生改變。
生活應用
1、參加線上課程開始記筆記。應該就是從聽了這次分享會以后(雖然當時只是聽,沒做任何記錄,但雁過留痕啊),自己開始嘗試邊聽線上課程邊記筆記的方法,參加的大部分課程都做了記錄,而且很多都是回聽了2-3遍,做了詳細的筆記。
在幸福進化俱樂部里,看到很多大神在課程結束后的20-40分鐘后就可以分享一份自己整理的腦圖,非常羨慕,相比較之下自己完成課程筆記的成本要高很多(不再用效率低這樣的表達方式了),不過自己還是初學者,沒有搭建出知識框架,所以只能用全收集的辦法增加知識儲備,等知識儲備達到一定量后,就可以開始對課程內容做出更多主動的選擇和取舍了。
2、積極面對問題并思考解決辦法。第一件事是:一家人準備外出聚餐慶祝,以前總是因為各種原因產生分歧,比如地點不確定、菜色不滿意、價格不合理、服務不到位、交通不便利、意見不統一等,本來是高興的事情最后反而變得不開心,自己也因為不想承擔帶給家人不開心的責任,不想耗費精力安撫家人的情緒,而不愿意做決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次自己想出的辦法是根據以上條件選定幾個地點,讓家人做選擇,并表示如果不滿意也不要表達,以開開心心吃頓飯為最終目的。第二件事是:開始為解決自己的個人問題想辦法,自己性格相對好靜,平時也不太喜歡社交,和以前的同學或朋友也來往不多,自工作后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很久之前就有朋友建議自己多增加社交活動,還帶著自己參加了活動、加了聯絡群,但是自己也沒有做出改變。雖然知道認識新朋友才能有更多機會碰到有緣人,但是總覺得外出游玩很累、唱歌桌游沒有太大意義,最重要的是一個人參加活動的迷之尷尬,總之就是各種找借口逃避,不想付出努力等著天上掉餡餅。現在有了更多時間,打算先從參加短時活動開始吧。
課程評價
1、優點亮點
重點來了:為什么這碗雞湯沒有毒還倍兒有營養?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講過的人很多,積極主動談過的人更多,大部分的內容都按照以下模式出現:路人甲某一天腦袋被驢踢了認識到要積極主動,用幾個耳熟能詳的例子說明自己的改變,最后從此走上人生巔峰,收獲高富帥或迎娶白富美,講了半天除了能讓人腦袋一熱,并沒有什么卵用,對此本人無觀點,只是想說:少點套路、多點真誠。
永澄老師其實也算是在講大道理,但是首先他講了背后的原理(人類行為本質模型),讓你明白你為什么會是現在這個鬼樣子,然后他給了可操作的工具,給你“按照道理做,可以過好這一生”的方法。雖然你有病他有藥,但絕對不是西藥,喝口水咽到肚子里就能好,更像是中藥,要一味藥材一味藥材的放進鍋里慢慢熬,喝的時候還可能會很苦,但是堅持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這個毛病沒有了,其他毛病好像也好多了。
很多人看了萬卷書,但原來是什么鬼樣子,看完以后基本還是那個鬼樣子,頂多用書里的知識炫耀一番,或者用自己看了多少多少本書自嗨一下,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可能會以為又遇到了一個大神,但其實更重要的是把知識應用于生活,讓改變落實到行動,老師的厲害之處就是找到了行動的方法,并帶動其他人一起行動、一起改變。(當然大體上能夠多讀書的人都是很厲害的,說得這么極端是為了長記性!)
2、意見建議
老師的重點放在了講解每部分的內容,對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只是一句話帶過,如果在講課時對邏輯關系的說明更清晰(比如從問題引出人類行為本質模型的原理,根據原理回歸到解決問題等),可能會更加有助于聽課人對內容的理解。
如果能再給出一些促進行動(使用工具)的方法是不是會更好,給了工具還不去用已經不是老師的問題了,但是產生改變本來就是困難的。有些人就是拿了藥以后,還會再要個吃藥的勺(傲嬌臉),如果可以,也請不要放棄這樣的人吧。(或許在訓練營后面的訓練中會涉及到?)
第二部分 ?關于分身術訓練營
憶相識
從2013年開始關注時間管理的時候就知道易仁永澄老師了,對老師做過的時間開銷記錄和總結印象深刻,順便發現了老師博客里有關個人管理領域的干貨很多,目標管理、行動管理、知識管理、習慣管理等都跟著學習嘗試做過,現在也有了一套自己的個人管理系統和方法,但是每個系統都還不夠順暢,各個系統之間也沒有完全打通,經常出現系統小崩潰的現象。
那時候的活動應該是以線下居多,自己也沒有加入異地組織的打算,再加上工作繁忙等原因,沒有系統學習也沒有加入幸福進化俱樂部,只是出現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問題,被問題帶著跑,沒有抓住本質,成長不夠高效。大概近兩年時間里,自己一直陷在負面狀態中不能自拔,在今年生日的時候下定決心對生活做了重大調整,把自己的關注點從工作中抽離出很一大部分,專注在個人成長上,期望改變這種狀態。
今年應該也是易仁永澄老師的推廣年吧,所以才會有這么多線上活動不斷推出,自己就是通過今年7月份的知識管理訓練營,真正走近幸福進化俱樂部并且開始系統學習。知識管理訓練營由于自己重視程度不夠,最后的結營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完成,這一次的分身術訓練營,自己一定要更加認真對待。
搶名額
這是分身術訓練營的第三期,因為是進入幸福進化俱樂部系列訓練的門檻,再加上前兩期的良好效果,此訓練營變得異常火爆(額,也可能老師的每一個課程都很火爆),搶名額變成了頭等大事。
此訓練營要求以小組形式報名,三人一組,并不是要你去殺熟搞傳銷,而是在訓練營中就融入了個人成長的6條元規范中的同儕(chái)力量,在幸福進化俱樂部的群里,都是在追求個人成長的伙伴,直接跳過統一價值觀的步驟。
23號完成組隊,25號發布微博,26號早早準備好填寫內容和微博截圖,提前守候在報名表前,倒計時一結束,復制、粘貼、上傳,幾秒鐘搞定提交,看似很順利的搶到了第三期的名額,鬼知道我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傅園慧已附體),就怕搶不到,耽誤自己不說,還會連累小伙伴。
結伴行
通過組隊在群里遇到兔伯伯和祁婷婷兩位伙伴,報名的時候需要確定一人做組長,其實自己感覺兔伯伯更適合當組長,但他因為時間原因,希望由其他伙伴擔任組長,婷婷沒有回復,自己就自告奮勇的提出試一試了,但是感覺我的兩位小伙伴在積極主動方面都已經走在了我的前面。
兔伯伯:1)主動在群里發布信息尋找伙伴 ?2)找到伙伴后第一時間建立聯絡群 ?3)主動發送自己的聯絡信息 ?4)第一時間通知大家群里的消息 ?5)約定時間一起行動-發布信息 ?6)第一時間完成作業
看得出來伯伯對易仁永澄老師活動的期待很高,對個人成長的需求也很高,行動力超強,真的很棒。
祁婷婷:1)分享自己的經驗 ?2)修改好模板分享給大家 ?3)約定統一的溝通渠道
婷婷的工作貌似很忙,這么忙的情況下,還積極參加活動進行自我提升,忍不住要點個贊。
我自己:1)在組隊時主動提出承擔組長的角色 ?2)及時總結經驗,如學習伯伯約定時間集中關注,減少對其他事務的打斷 ?3)第一時間回應組員需求,如根據婷婷的建議,確定了小組第一聯絡方式、第二聯絡方式和第三聯絡方式 ?4)在看到作業通知后,第一時間發到小組群里,通知另外兩位組員
自己習慣早睡,雖然看到了晚上發布的作業,但還是按點睡覺,準備第二天再聽課程和完成作業。第二天中午就看到了兔伯伯在小群里分享,第一個完成了作業,婷婷緊隨其后也在下午完成了,就差自己這個組長了,沒想到自己完成作業耗費了這么長時間,內心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大部分時候自己并不急于最快完成任務,講究“慢工出細活”,少部分時候會因為完美主義傾向而有所拖延。如果是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伯伯這樣的人作為合作對象,自己應該會亞力山大,對方一不小心語氣重了,就會感覺是被嫌棄動作慢了。所以推己及人,自己在工作中,一直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但不習慣督促他人,但是作為一個機構里的領導者,僅僅自己優秀可能還不夠,如果行動力不夠強,或者不能帶動其他人一起前進,就是還沒有盡到職責。老師說所有的事都是自己的事,不要用“成長是員工自己的事”這樣的理由,把沒有帶領好團隊的責任推到員工身上,反思自己還有哪里沒有做到位,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吸引留住甚至打造出優秀的人才。
感恩遇到了可以幫助自己成長的平臺,幸運結識了優秀的伙伴,正能量滿滿,繼續努力!
第三部分 ?任務復盤
任務內容:完成分身術訓練營預習作業
總共用時:12小時20分鐘(貌似有點用力過猛了,時間花費有點多)。其中,課程學習(聽課+記筆記):1小時30分鐘=90分鐘;書寫感受(制作課程腦圖+梳理整體思路+編寫正文+試用軟件、調整格式):10小時50分鐘=650分鐘
收獲
1、建立了簡書賬號,熟悉了簡書操作。在知識管理訓練營時,老師就建議(還是要求?)大家利用簡書發布自己的作業,開始實踐“作品聲音”,但是自己沒有做到。自己是計劃把豆瓣平臺作為價值輸出的主要途徑,但是從07年就開始用,里面的“中二”氣息太強大,需要好好整理才能分享,導致自己發布作品的動力大大降低。這一次在作業的硬性要求下,開通了簡書平臺,拋開了建立個人品牌這種高難度任務,提升自己前進的動力,簡書也是當下比較流行的平臺,就先用起來再說吧。
2、明確了消化吸收知識的大致方向。參與線上微課近30次,已經做過筆記26份,但是都沒有進行消化吸收、梳理內化的步驟,通過這一次的嘗試,建立了自己梳理內化知識的思路,嘗試形成自己的流程。
待處理
1、了解markdown技巧。雖然不應該在工具上投入太多精力,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學習一些簡單的使用方法,應該還是不錯噠!
第四部分 ?對應資源
課程鏈接:https://www.sortime.com/v/wx/activity/feeds/e9847569-fc9f-4540-8625-bdfce0b6ddb6
課程資料:http://pan.baidu.com/s/1kVCUybH 密碼: t3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