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本周,是要幫助你腦洞大開,思考未來,那今天,我就努力幫大家看看,現今科學家們眼中人類最遠的未來是什么樣。談“人類最遠的未來”,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雷·庫茲韋爾。這個最遠的未來有多遠呢?庫茲韋爾說:大概就在28年后,也就是2045年。
庫茲韋爾是誰?他可不是一個神棍。庫茲韋爾是Google公司的工程總監,美國國家科技獎章獲得者、世界上最重要的發明獎Lemelson-MIT獲得者,被《Inc.》雜志稱為“愛迪生的法定繼承人”,被《福布斯》雜志稱為“最終的思考機器”,擁有13項榮譽博士頭銜。他的聲音,不管多么聳人聽聞,我們還是要坐下來仔細聽聽。
那么,庫茲韋爾到底說了什么呢?
概念:奇點臨近
我們昨天講了人工智能。業界把人工智能按照先進程度,分為三種: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和超級人工智能。
你猜,下贏李世石和柯潔的AlphaGo,算是哪種?AlphaGo是弱人工智能。雖然你覺得它很強大,但它其實只能在特定領域、既定規則中,表現出強大的智能。你讓他預測股市,就不行了。如果AlphaGo都算弱人工智能,那什么是強人工智能呢?強人工智能,不受領域、規則限制,只要是人能干的事情,它都能干。也就是說,強人工智能,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那么超級人工智能呢?就是遠遠超越人類的智能。
科學家們其實對弱人工智能多強大,毫無爭議。大家有爭議的地方在于:強人工智能,到底會不會出現。
庫茲韋爾,因此提出了著名的“奇點理論”(Singularity)。什么是奇點理論?簡單來說,他認為,科技的發展是符合冪律分布的。前期發展緩慢,后面越來越快,直到爆發。
他舉了很多例子。100年前,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而今天人類都已經開始想移民火星了;70年前,人類發明了第一臺計算機,占地四室一廳,每秒能計算5000次,而今天一只帶在你手腕上的蘋果手表,計算速度都比它快十幾萬倍。你也許明顯感覺到,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庫茲韋爾說,別擔心,變化還會更快。這個越來越快,最終到了一個爆發的極點,在數學上,就叫做“奇點”。他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做《奇點臨近》。
那么,庫茲韋爾說的這個正在臨近的“奇點”,到底什么時候會到來呢?他掐指一算,說:2045年。
為什么是2045年?因為庫茲韋爾認為,以冪律式的加速度發展,2045年,強人工智能終會出現。人工智能花了幾十年時間,終于達到了幼兒智力水平。然后,可怕的事情出現了,在到達這個節點一小時后,電腦立刻推導出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在這之后一個半小時,這個強人工智能變成了超級人工智能,智能瞬間達到了普通人類的17萬倍。這就是改變人類種族的“奇點”。
庫茲韋爾把如此大的威脅,放在了離我們如此近的未來,“奇點理論”毫不意外地引起了軒然大波。
反對者認為,庫茲韋爾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就是認為科技總是可以加速發展,但事實上,技術發展有極限,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停止。比如著名的摩爾定律:芯片的計算力每18個月翻一番,價格降一半。這個定律左右了科技界很多年,但最近也因為遇到物理極限,開始放緩。
庫茲韋爾辯解說,你們這些愚蠢的人類,那是用老技術解決新問題,會有劃時代的技術突破舊技術的瓶頸,跨越極限。你看,現在量子計算機不是出現了嘛。
庫茲韋爾也有很多支持者。比如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人史蒂芬·霍金,最有錢的人比爾·蓋茨,和最酷的人伊隆·馬斯克。
總之,今天的世界,最聰明的人們為了人類的未來,打得不可開交。
2045年,到底奇點會不會來臨,到底人類會不會把自己的文明,拱手讓給人工智能呢?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這實在是太遠的話題。
運用:我們今天應該做些什么?
第一,保持健康。
庫茲韋爾今年69歲,每天吃150顆藥片,就是要保證自己能活到2045年,見證奇點來臨,說不定以數字的方式永生。那我們呢?也要保持健康,活到2045年,看看他們到底誰對誰錯。
第二,努力賺錢。
獲得盡可能大的商業成功。這樣,萬一2045年人工智能真的統治了地球,你說不定還買得起伊隆·馬斯克的船票,移民火星,逃離這個傷心地。
第三,關注科技。
商業模式為科技而生,過去因為環境變化不大,我們研究的都是相對競爭關系。今天,科技讓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商業人士一定要關注科技,才能抓住機遇。
小結:認識奇點臨近
今天這個腦洞幫你開得有點大,我們談到人類生存的問題,談到了“奇點臨近”。話題雖遠,但當這么多頂級精英都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也許你也應該至少開始了解,甚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