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時的教學主要包括三個環節:1.體會人物形象;2.在奶奶給王葆講的四個故事中選擇一個,根據已有內容進行創編,也就是課后第二題;3.第三個環節是課后的選做題,當王葆真的得到一個寶葫蘆時,他并沒有覺得幸福,而是煩惱,這是怎么回事呢?
基于以上環節的教學,認真反思今天的課堂,有以下收獲:
一、課堂急不得,放慢腳步,抓住最佳教育契機
第一環節按理說是比較簡單的,學生反而表現得不好,剛開始起來回答的兩個同學,他們的答案是“形而上”“假大空”,因為他們的回答中沒有在課文中找到相關依據。又見了幾個回答的不是很好。然后,我逐步引導他們一定要在課文中的句子中感悟特點,比如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的句子,這時學生恍然大悟,都能結合一定的句子談體會。有學生說從每次奶奶要求王葆干什么,王葆就讓奶奶講故事可以看出,王葆是一個愛聽故事的孩子。有課文依據,不錯。有孩子說從王葆看到“8”字就能想到寶葫蘆,看出來王葆是一個善于聯想、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有孩子從王葆的語言和動作看出王葆是一個淘氣頑皮的孩子。不錯,我又補充了可愛和天真。
但在這一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我存在以下問題:1.問題拋出去之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朗讀時間,導致一些學生一開始偏離方向。2.缺少耐心,不懂得等待,總是希望學生接到問題后能迅速回答,學生的回答緩慢的話,我就會顯得有些著急,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這一點很不好,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要有耐心,當他們的學習遇到一定的難度時(哪怕這個問題在其他學生看來很簡單)要耐心啟發學生、引導學生。這節課的引導比前幾節課要有效一些,值得肯定。3.總是期待學生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忽略了學生作為個體的獨特學習體驗。比如,在第一個學生說出“我覺得王葆是一個想不勞而獲的人”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這不是正確的答案,不是我想要的答案,然后就委婉地否定了這孩子的說法。其實,孩子的說法并不是沒有道理的,王葆正是因為在奶奶的故事中知道了寶葫蘆的神奇,要什么有什么,才想得到這樣的一個寶葫蘆,能借助寶葫蘆的力量解決一切困難,要什么有什么,從這一個角度來看,王葆確實有“不勞而獲”這個想法。
現在反思,我才意識到課堂上我可以不解答這個問題,但不能否定學生的這個說法,而是以此為契機,鼓勵學生去閱讀《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在讀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現在王葆雖然有不勞而獲這樣的想法,但到底有沒有成為依靠寶葫蘆而不勞而獲這樣的人呢?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他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和行動,同時在閱讀探究的過程中知道:不勞而獲并不能真正實現愿望讓我們得到幸福路,要想實現自己的愿望過上幸福的生活就要腳踏實地、努力奮斗。
懊悔呀!由于自己缺少一定的課堂智慧,導致錯過了引發學生生長的絕佳教育契機!怎樣做呢?以后,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不要急于做出做出回應,給自己幾秒鐘的反應,以便找到更好更合適的解決方法。
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充分表現
第二個環節是找出奶奶給王葆講的幾個關于寶葫蘆的故事,并選擇其中一個進行創編。這個環節學生的表現挺不錯的。首先讓同桌兩個人互相講一講自己創編的故事,暢所欲言,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發言。之后,請學生在全班分享。這個環節令我驚喜萬分:很多平時不舉手的學困生都高高地舉起了手。只要他們一舉手,我一定會叫他們,課堂很多時候被優秀生“獨霸”著,學困生缺少自信,我要抓住一切機會甚至還經常會創造機會來鼓勵他們。
一個女生,學習一般,平時很少舉手,這次舉手勇敢嘗試。跟那些程度好一點的學生比起來,這個孩子創編的故事有很多不合邏輯的地方,但是她的想象力很豐富,而且能夠緊緊抓住課文給出的線索創編故事。我帶領同學們一邊聽她講自己的故事,一邊給她糾正不合理之處,糾正了兩次后,她的思維明顯發生了變化,出現的漏洞越來越少。這已經非常好了,她在這次課堂上真正有了發展和成長。我為她高興!
還有一個男生,舉手舉了好幾次,但班里舉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叫都叫不過來。當我說出“最后一個名額”,并且叫了其他的孩子后,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失落。當時,我就決定等我叫起來的這個孩子說完了,我一定要給他一次機會。雖然后來讓他來說的時候,他說得并不怎么樣。但我還是很耐心第給他糾正,并大力表揚了他渴望回答、勇于表達的的精神。
所以,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表達觀點。
三、課內外聯動,促進課外閱讀和思辨
第三個環節是課后選做題,在第一課時讓完后我就把問題拋給了學生:為什么得到寶葫蘆的王葆不到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是煩惱呢?
這個問題的回答要通過閱讀整本書才能回答。
昨天問題拋下去之后,很多孩子就去校圖室借來了《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并抽空閱讀,尤其是幾個平時不怎么讀書的孩子,也積極借來了書,這讓我很欣慰。
課堂上,有幾個孩子搶著來解答這個問題(有些孩子之前就讀過這本書,有些孩子也是這幾天讀完的),由于時間關系,我只請了兩位同學來回答,其中一個孩子的解答很詳細,他講故事的內容給大家講了出來,他講完之后其他孩子自然明白了:想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必須腳踏實地,而不是不勞而獲。
因為這樣一個課后題的設計,就有了這樣有趣有效的課內外聯系。那么沒有課后題的時候,老師就要用心思進行設計!讓課堂變得更加有廣度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