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越長,越是感受到歲月的流逝中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變得短暫與眾不同。
那是十年前的正月二十五,2011年的2月27日,天氣與今年的暖春完全不同。
一場罕見的大雪,掩蓋了正月的火紅喜氣,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靜謐中。
恰逢周末,撞上罕見的春雪,10歲的兒子在小區的雪地上奔跑、打雪仗、堆雪人……
男孩子,玩兒是最大的天性。他使用自己的紅領巾、帽子、鞭炮的殘渣、掃把、鄰居的鐵鍬,自己的雙手…...在樓門口堆了一個大大的雪人,把雪人裝飾成自己意愿中的樣子。
童年的快樂來的總是那么簡單,一場雪足矣。
男孩子永遠有用不完的力氣,玩完了樓下的雪,他還沒有過癮。
耐不住雪景的誘惑,于是央求我和他一起去全市最大的文化公園-----趙苑玩雪。
我是一個特別能和孩子同頻的人,于是我們兩人穿上最厚的羽絨服和棉靴,戴上最厚的帽子,徒步3公里向公園走去。
那場春雪是我記憶中少見的大,它幾乎阻止了大多人外出的步伐。
我和兒子竟然踩著雪走完了3公里的路程。
到了目的地后,偌大的公園幾乎看不見人影,秦漢風格的九宮聽香銀裝素裹,更是增添了幾分歷史的厚重感。
靜靜的雪中,我倆像兩個虔誠的朝拜者一下子被雪后的靜謐攝住了。
一路上的興奮在偉大的自然力面前,在茫茫的雪地里,蕩然無存。
留在心底的是美麗的白雪世界,肅穆,純潔,厚重,是對趙國古都的敬意和膜拜。
那一天,我拉著內心悄然發生變化的兒子的小手,穩穩的走進成語典故苑,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的閱讀,從負荊請罪到圍魏救趙,從胡服騎射到作壁上觀,從竊符救趙到梅開二度……
那是雪中的一堂成語典故課。
雖然兒子理解的七七八八,但感覺到了那次春雪中的成語典故苑在他內心已變成一本厚厚的讀不完的書。
那知錯就改的趙國大將廉頗,那以國事為重個人恩怨次之的寬宏大量的藺相如;那為了國家的強大,銳意進取進行“胡服騎射”改革的趙武靈王;在趙國家處于危急關頭一定要想方設法拯救兄弟國家的信陵君,那梅良玉和陳杏元之間凄婉美麗的愛情傳說……都在一場罕見的春雪中成了最好的教學資源。
之前的每一次趙苑游玩,兒子都是跑的橫沖直撞,昏天黑地,儼然是一次次越野賽。
一場春雪,一個少年,一個媽媽,在那一天都悄悄的發生了潛在的變化。
如今,少年已長大。
成年的兒子一次次在父母的注目下,在春天和秋天會離開家鄉,奔赴自己的詩和遠方。
每一個日薄西山的黃昏或四周靜謐燈光之下,都變成我的回憶時光。
敲下一個個詞不達意的文字,記錄著瑣碎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