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最近是否留意過,身邊許多媒體念叨關于人工智能、機器人之類的相關資訊的頻率高了很多,比如,深圳的無人公交車已經上路、阿里的無人商店已經開始運營、地鐵可以語音買票了、無人快遞小車已經開始在城市穿行……每天都能在搜索引擎和手機客戶端看到這類新聞,有人開始擔憂機器人將要搶人類的飯碗,有人看到了人工智能培訓師等職業正在悄然興起。這一切給人產生了這樣一種映像: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來臨,它已不是IT人才專屬概念,而是已無孔不入的態勢走到了我們普通人的身邊。必須承認,現在的世界用網絡時代已經無法概括,新的變化正在深刻的影響著各行各業,身處這樣一個越跑越快的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 當前,一些傳統行業正在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前幾天,一向以實體店零售為主業的沃爾瑪宣布改名,將名稱中的“商店”一詞去掉,為的是向線上線下銷售結合而轉型,沃爾瑪這個巨人感受到了危機,而僅僅采用“網購模式”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的網購是與AI深度融合的網購,商家能夠根據上億用戶信息制作出針對個人的廣告信息,“雙十一”十幾億人一起買東西,每一個人手機上看到的廣告都會截然不同,線下配貨全是智能倉儲配貨,在線客服大部分由人工智能處理,這樣的網購還是你以前認為的網購么?
??????? 科技變革會導致行業洗牌,零售業如此,財大氣粗的銀行業也不例外。當前,互聯網經濟的思想正逐步轉變人們的理財方式,買東西刷微信刷支付寶已經成為街邊小攤的標配,2017年,銀聯開始布局移動支付模式,推出銀聯掃碼支付,為的是搶占移動支付市場,將來大家買東西也可以掃銀聯碼,這也是在微信支付寶的逼迫下,銀行做出的反擊之舉,但這一舉措仍然比對手晚了不知多少年。不僅如此,銀行卡這一伴隨中國人的重要實物也面臨消失的趨勢,如果銀行還在以辦卡作為主要業務推廣模式,那可能也要落伍了,成都某些銀行已經開始推廣“刷臉”取款,不需要用戶插入銀行卡,僅憑面部識別就能完成取款的全過程,生物信息識別技術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技術對傳統銀行提出了嚴峻考驗,如果不升級ATM存取款技術,更多用戶將會被吸引到具有更快捷操作模式的銀行對手那里去。
??????? 那么,社會跑的那么快,作為一個普通人,如何能跟得上?答案可能有些悲觀,《未來簡史》一書中對這一話題做了深刻探討,結論是大部分人是跟不上這節奏的,作者的視線投向了不遠的未來,這種未來也許就是一兩代人的事。無論將來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當前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更上“時代”,具體來說就是努力去跟上“科技”。最近,Python語言將納入計算機等級考試、VB語言慘遭淘汰的事情刷了屏,也許你還沒聽過Python是什么,只需理解這是一種適合人工智能開發的計算機語言。回顧一下,70、80后的人小時候上學都會學算盤,計算機課程基本都屬于附屬課程,90、00后的人趕上了好時代,很多人很早就接觸了編程教育,那么,以后出生的人你們有事干了,若果不理解人工智能,可能就像不會用Word一樣了,所以,時代對人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不要去抵觸這些新鮮事物,也不要停留在已有的知識水平上沾沾自喜,保持一種持久的學習態度,也許跟上這個越跑越快的時代,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