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6日~2017年7月17日
一、類目的出現
一個用戶在電商的行為軌跡,是從「導航/搜索/SNS」開始的。導航作為三大導購入口之一,它的轉化率的大小極大地影響電商最后的成交量。導航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分類,或者說類目,如何做好類目管理,是電商的重要命題。
所謂類目就是分類。當商城只有10件商品的時候,不需要分類,只需要一個列表展示10件商品,用戶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商品。當商城有100件商品,如果不分類,用戶要在長達100的列表中(很可能分成好幾頁)找到想要的商品,就不容易了,這時候就需要分類了;100件商品,分成10類,平均每一類下面就只有10件商品,也容易找到。當商城有1000件商品,那么分成10類就不容易找了,可能就需要二級分類了,一級分類10個、二級分類10個,每一個二級分類下掛10個商品,這樣用戶尋找起來會比較方便。之所以要分類,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用戶找到想要的商品。
上面這張圖片是從淘寶上截圖下來的。
設想我們想買一雙帆布鞋。到了淘寶,我們會找"鞋靴/箱包/配件 — 鞋靴 — 帆布鞋",然后點進去,就可以看到一整個列表的帆布鞋了。
二、類目的問題
1. 不符合用戶心理模型。
設想,我需要買的是優衣庫的休閑短褲。那么按照上面的分類方式,如果按照分類的話,可能是「男裝 — 下裝 — 休閑褲」,但是我想找短褲、而且是優衣庫的就不好找了。用戶想找休閑短褲的心理模型可能是這樣的「男裝,優衣庫的,短褲,要休閑風格的」。這個分類樹跟用戶的心理模型是對不上的,或許調整成「品牌、男女、長短、風格」這樣分類才符合這個用戶的心理模型。然而,單一的分類方式,符合了某些場景的搜尋心理模型,卻可能不符合其他場景的心理模型。
還有一種情況,到了端午節,用戶想找的是端午節的禮品。或者,最近《神偷奶爸3》上映,小黃人很多,用戶的女兒很喜歡小黃人,用戶想找小黃人的周邊商品送給女兒。分類是不可能為了這些臨時性需求來調整的,但是分類導航的模式不變,用戶尋找需要的東西就很難。解決這個問題有很多辦法啦,后面會提到其中一種的。
2. 導航路徑太長。
做產品的都了解漏斗模型,用戶需要做的操作每多一步,過程中流失的用戶量就會多一些。如果有100000(十萬)個SPU,類目樹有3層,每一層有10個節點,那么葉子結點下會有100個SPU。如果有1000000(百萬)個SPU,那么要分類就更難了。這就意味著,隨著商品增多,導航路徑會變長,用戶想尋找心儀商品的難度會增加。
3. 調整成本太高。
首先了解一個概念:品類。類目樹可能是多級的,最底層的類目節點叫做葉子節點,而類目樹的葉子節點就稱為品類。每一個商品必須是放在類目樹的葉子節點的,也就是每一個商品必定屬于某個品類。商品是掛在品類下邊的。
假設運營人員發現,現有的分類方式并不高效,或者存在任何的問題,希望調整。比如上圖中將男裝分為了"上裝"和"下裝",僅僅分成兩類卻要讓用戶多點擊一次,運營人員希望將"上裝"和"下裝"合并,這樣的調整還簡單一些,因為品類沒動,所以商品還可以掛在原來的品類下。但是如果運營人員發現,現有的"牛仔褲"品類下商品太多了,而且用戶喜歡根據"褲型"——直筒、修身、闊腳褲等——來選購,就希望在牛仔褲下再根據褲型來分類,那么就會導致賣家所有的商品都不在任何品類下了。這些商品對于電商系統而言就是黑戶了,賣家必須重新將他們掛到某些品類下才能夠正常運作,如果賣家有1200個商品,每掛一個商品要5分鐘,那么這就要花掉賣家200個小時,每天工作10個小時的話就需要20天!這個調整的成本太高了。
三、前后臺類目的分離
以上是淘寶賣家上傳商品看到的分類方式:「服裝鞋包 — 流行男鞋 — 帆布鞋 — ……」。可見是與本文第一張圖中,買家看到的淘寶首頁導航分類是不一樣的。那么,為什么需要這樣呢?
分類的3個缺點中,將前后臺分類分離,主要解決的是第三點。
前后臺類目分離,一方面可以保證后臺類目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前臺類目的靈活性。一旦先后臺類目分離之后,就可以調整前臺類目而不影響后臺了。這么一來,前臺的類目可以根據季節、營銷策略、節日等進行調整,保持動態的變化,以適應導購需求。
四、屬性的出現
前面說了,分類的做法1)可能不對應用戶心理模型,2)導航路徑可能太長。前后臺類目分離,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這個問題,比如根據用戶心理變化而調整前臺類目,比如適當壓縮前臺類目的層級。然而,用戶量一旦大起來,不同用戶的搜尋商品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心理模型也是不一樣的。就跟城市交通一樣,同樣都是從A到達B,不同人走的路徑可能不一樣。類目的樹狀結構決定了,要從根節點到達某一葉子節點的路徑是唯一的。這樣,就需要一種新的輔助的手段。
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標簽。標簽是比分類更為高級的檢索手段,標簽與物品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多對一的關系。
以Evernote的筆記檢索為例。傳統的方式是分類的,根目錄下有多個"筆記本",筆記本下有多條"筆記"。輔助的方式是標簽,我們可以為每一條"筆記"打上一個或者多個"標簽"。筆記本A中有打著"產品"標簽的筆記,筆記本B中也有,那么通過"產品"這個一個標簽,就可以集中看到所有筆記本中被打上這一標簽的筆記了。
跟商品太多找不到類似的問題又來了。如果有100條、甚至1000條筆記,10個標簽就能夠支撐檢索的需要了。如果有10000條筆記呢?那么要不就有大量的標簽,每一條標簽下筆記數量在可接受范圍;要不就是標簽數量不多、好找,但是每一個標簽下筆記數量巨大。這一窘境的解決辦法跟商品類似的,就是層級化管理。這里的標簽就是之前問題中的商品,我們要做的就是將標簽分類。
這里有100條褲子,可以打上的標簽很多,比如:優衣庫、耐克、五分褲、七分褲、修身、直筒、韓風、歐美、日范等等等等。如果所有這些標簽都平鋪開來,找起來肯定不容易。聰明人就想到辦法了,分類啊!將優衣庫、耐克這樣的標簽分在"品牌"一類下,將"五分褲、七分褲"這樣的標簽分在"長度"下,將"修身、直筒"分在"褲型"下,將"韓風、歐美、日范"分在"風格"下。
對標簽進行分類之后,標簽就好找一些了。這里標簽所屬的"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屬性"!"屬性"是掛在"品類"下的,每一個品類會多種"屬性",每一種"屬性"下有多種標簽可以選擇、或者自己添加。
屬性之間進行連接,就形成了一個網絡。用戶可以選定某些屬性、其他屬性不進行指定,然后就能篩選出自己想要的商品列表。類目和屬性兩者結合,大大提高了買家搜尋商品的效率。
五、參考資料
《淺談淘寶類目屬性體系:商品搜索背后的邏輯架構》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05894
《電商類目屬性體系雜談》 http://www.lxweimin.com/p/fe03d51fe8e7
《作為電商運營,你是否真正關注過類目和屬性庫的重要性》 http://www.woshipm.com/operate/384390.html
《電商后臺產品設計:怎樣設計實用的商品中心(一)》 http://www.pmcaff.com/article/index/531826073769088
《電商后臺產品設計:怎樣設計實用的商品中心(二)》 http://www.pmcaff.com/article/index/553549117897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