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眾看官放心,在下盡量保證通篇為前置內容,盡量不牽涉劇透。如有細微之處有些許提示影響閱讀,還請見諒。
另:人物部分為不牽涉劇透,除歷史實際存在人物外,一律只更新到寫出來的內容能夠體現的人物設置,隨持續更新會更加全面甚至有所變化(不排除有當時沒編好的…)。請多多包涵!
(一)歷史背景
元末,朱元璋投奔郭子興義軍帳下,隨郭子興征戰,后隨郭子興投白蓮教韓山童麾下。韓山童死后,劉福通立其子韓林兒為帝,稱小明王,國號大宋。朱元璋滅陳友諒后,圍張士誠于平江,同時遣廖永忠迎小明王,鑿船溺死于瓜步(見《白蓮舊夢》)。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薨,其子朱允炆冊立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建文元年(1399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側,靖國難”為名,起兵反抗,建文四年(1402年)發兵應天府,城破后建文帝朱允文不知所蹤。朱棣登基,改年號為永樂是為永樂元年。
本故事開始時間為永樂十六年(1418年)。
(二)各方勢力
1.政府勢力
① 緝事處:朱棣在北平就藩時成立的、由武林中人組成的特務機構。朱棣登基后由于不信任錦衣衛,諸多秘密任務皆交與緝事處。后規模逐漸擴大,更名為東緝事廠(又稱東廠)。
② 錦衣衛:朱元璋成立的特務機構,負責監視朝野江湖風吹草動,維系王權。
2.江湖勢力
① 長春堂:洪武元年明太祖遣中山王徐達為元帥北伐蒙古,副元帥常遇春聚天下愿反元的江湖人士,單設影衛,負責刺探、暗殺等特殊作戰任務。次年常遇春病故,影衛改由徐達統帥。北伐結束后,多數江湖人士不愿居朝堂,影衛統領薛叢云召集眾人,以常遇春為先尊,成立長春堂。勢力范圍:遍及天下,總舵長春殿位于應天,勢力以長江黃河之間地域為主。以暗殺、情報為主要經濟來源。
② 白蓮教:東晉僧人慧遠于廬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北宋時茅子元改社為教。信奉“真空家鄉,無生老母”,宣揚“彌勒下生,明王降世”。元末韓山童、徐壽輝等均為白蓮教徒。曾為朱元璋奪天下助力,然朱元璋稱帝后,將白蓮教定為邪教,并多次意圖剿滅。白蓮教元氣大傷后不得不轉為暗中活動。勢力范圍:遍及全國,總壇白蓮臺位于江州,勢力以長江以南為主。
③ 森羅殿:森羅鬼域,不知始終,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突現江湖,霸絲綢之路,劫奪過往通商隊伍,并刻意與明王朝作對。勢力聚于西北,盤根錯節,與蒙古瓦剌部似有溝聯。
④ 惜雨閣:百年前,湛然居士耶律楚材之孫耶律瀟遷至廣寧府。其后耶律瀟不思為官,浪跡江湖,多與當地參客、鏢師等相交,漸自稱勢力。后融合東北、華北、中原地區眾多江湖勢力,共組惜雨閣。仍以鏢局、藥材、錢莊、當鋪等生意為主。
(三)人物設定(姓氏拼音排序)
杜明煙:長春堂左副堂主,朱淺兒的師父。曾為錦衣衛殺手,位列四大殺手之一,參與血洗白蓮臺和刺殺白蓮教前教主韓仙兒。后退出錦衣衛,加入長春堂,為老堂主薛叢云賞識,升至副堂主。靖難之役后,護朱淺兒逃至昆侖山。
陳興義:肅王朱楧門客,白蓮教徒,白蓮臺一戰幸存者,顧笙的師父。
顧笙:肅王朱楧義子,稱顧大公子。
韓仙兒:白蓮教前教主,因信任傾教相助朱元璋,卻為朱元璋所負,死于白蓮臺一戰。
邱平:長春堂右副堂主,老堂主薛叢云義子,靖難之役后保朱奎文出逃,不知所蹤。
徐達:明朝開國大將,封中山王、魏國公。
徐輝祖:徐達長子,徐達死后,襲魏國公爵。靖難之役時托長春堂保建文帝遺孤,于老堂主薛叢云死后執掌長春堂。
徐欽:徐輝祖之子。徐輝祖死后,襲魏國公爵,并憑借驚人功力掌長春堂。
薛叢云:長春堂老堂主,創始人,永樂元年為保建文帝遺孤出走,死于緝事處高手圍攻之下。
楊成:原屬長春堂副堂主杜明煙部下,后隨杜明煙脫離長春堂,明面上仍與長春堂聯系。遠客來楊家村分號掌柜。
楊溥:原太子洗馬,因漢王朱高熙誣陷,東宮官屬盡遭牽連,被下詔獄,幸被朱瞻基保釋而出,賦閑,隨侍朱瞻基左右,朱瞻基尊稱其為“楊先生”。
葉小雨:鞏昌府客棧掌柜之女,被人販子擄走后為朱淺兒所救,后拜朱淺兒為師。
朱棣:明成祖,永樂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朱高熾:朱棣長子,封太子。
朱高熙:朱棣次子,封漢王。
朱奎文:朱允炆長子自永樂元年被緝事處殺手追殺,被長春堂副堂主邱平帶走,不知所蹤。
朱淺兒:朱允炆遺腹女兒,杜明煙首徒,一心只為報父仇、尋兄長。
朱楧:朱元璋十四子,齒序第十三子,封肅王。
朱允炆:建文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孫,父為朱元璋長子、洪武朝太子朱標。靖難之役后不知所蹤。
朱瞻基:朱高熾長子,封皇太孫。
下一篇:遠來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