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沒有捷徑--電影《成長教育》帶給我的啟示

來自網絡


01

這是第二次看這部影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長沒有捷徑,面對誘惑勿忘初心。

這部影片根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琳·巴貝爾的回憶錄改編的。16歲的少女珍妮,在一個雨天,邂逅了大衛,他們談論繪畫、音樂……大衛帶珍妮出入高檔酒吧、藝術品拍賣行、音樂會、高級餐廳,甚至帶著她去了牛津,去了巴黎。珍妮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看到了枯燥學習生活之外的另一種可能,隨后迅速與大衛墜入愛河,最后甚至不惜退學。然而在他們訂婚的時候,珍妮卻發現大衛是有婦之父,于是兩人分開。所幸而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珍妮在老師等幫助下考上了牛津大學。

02

電影沒有很大的波瀾,平靜的講述一個女孩成長的故事。未成年成長過程中,父母指引很重要,但珍妮的父母面對大衛,卻放棄了之前一直堅持對女兒學習的要求,甚至對于珍妮為了結婚退學,表示支持。家庭環境對一個人對成長很關鍵,還好珍妮有個好老師,在她最無助的時候幫助他指引她。電影如此,但生活并不如此,不是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都會遇到貴人相助,或者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覺知,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標,能在遇挫之后還重拾初心,努力向前。

03

珍妮是一個幸運的女孩,知道你的目標是什么。而生活中大多數人總在抱怨自己很迷茫,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李欣頻老師曾經講過一個方法叫樂透效應,即如果有一天,你中了樂透,你最想最什么。也有人說回憶小時候,喜歡什么,就是自己想做的。如果還是不知道,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試”,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嘗試更多的事情,排除那些你不喜歡的,總會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成長就是不斷試錯、總結經驗、繼續前行的過程。

04

生活中,有很多走夜路的姑娘,他們勇敢的書寫自己的成長史。就好像《風雨哈佛路》的莉絲,在苦難的生活中慢慢成長,在漫漫的求學路上奮力前行,憑靠自己的力量,創造生命更多的可能性。成長的道路上,要是足夠幸運可能會一帆風順,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總會碰到各種困難,遇到各種誘惑,愿我們像珍妮一樣勇敢,勇敢的重拾生活的信心,繼續追逐自己的夢想。要相信黑夜總會過去,黎明終將到來。

05

說到成長,我很容易聯想到另一個詞--快速。對于快速相關的話題最吸引人,最容易想到時“快速賺錢,快速通過XX考試……”但我們是否認真的想過,真的有什么事情時速成的么?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語言學習、技能習得,亦或者是減肥,沒有一樣是可以快速到達一個較高層次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量的積累成能有質的飛躍。成長也是,沒有快速,也沒有捷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