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語惠心? 原創
北京中山公園相親角,一父親為女兒找對象8年未果,于是將征婚條件定為:尋不到1米6的、無獨立住房的、月入2800以下的、大我一輪的……
不知情的一定覺得,這女兒條件是有多差才這么難嫁。哪知實情正好相反,是因為女兒太優秀才找不到相親對象。
據這位父親介紹,他女兒今年29歲,曾赴海外留學,現在高校任職。父親稱,自己從一歲多就開始培養女兒,九歲英語過四級。聊天過程中老先生連稱:“后悔將她培養得這么優秀。”
8年相親未果,竟然是因為女兒太優秀。而女兒的優秀并沒有讓父親感到驕傲和欣慰,反而讓父親如此后悔懊惱!難道女人優秀也有錯了?
細想近幾年,身邊剩女總是比剩男多,除了因為男女比例失調外,還一個因素是因為女人太優秀。越是才貌雙全、獨立能干的優秀女性,越難找到心儀的伴侶。因為優秀獨立的女人不肯再去卑微的委曲求全的迎合遷就男人。
“不寫這些條件的話,沒有人要她。”從這一現象不難看出,現代社會對女性婚姻角色的要求還停留在生孩子、打理家務搞衛生的保姆式老婆的層面。
而現代優秀女性有獨立的經濟收入,有自己的小事業,有思想,有精神追求。甚至可以獨當一面,呼風喚雨。她不再是以前家里那個男人的附屬品,而是封自己為女王。
加之,女人心海底針,本身男人就很難捉摸透女人在想什么?更何況一位文化素養更高,開闊了眼界見過世面的優秀女性,對精神層面也有著更高的追求,很難找到一個可以懂她的男人。
而女兒表示,“已經做好了單身的準備”。這說明,女人覺得自己過也挺好的。她完全可以自己養活自己,自由自在瀟灑的生活。不用為傳宗接代而生孩子,不用為生了孩子而放棄自己的一切,在家圍著灶臺、孩子和老公轉,最終變成沒有一點自身價值的黃臉婆,然后被男人嫌棄。
找不到有精神共鳴的靈魂伴侶,那一個人的寂寞好過兩人的孤獨。
父親雖然有很好的教育理念,把女兒從小培養的非常優秀。可矛盾的是,父親內心深處還是根深蒂固的有著傳統的思想,認為女兒最終要嫁人才是最好的歸宿。有個伴兒,父母才放心,哪怕是雙方條件相差甚遠,也總比孤身一人的好。
現在全國各地都有相親角,而且都挺熱鬧。可是來相親角的人幾乎都是大爺大媽,看不到要相親的年輕人本人。來到相親角的父母,幾乎跟這位父親都有著同樣的想法,就是趕緊給孩子找到個對象結婚生子,才算是幫孩子完成了人生大事,也了結了父母的一個心愿。
這一現象,表面看上去是老一輩人常見的父母干涉甚至包辦婚姻,實則背后隱藏了一些社會現象。
一、兩代人不同的婚姻觀
在老一輩人里,兒女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兒女應該什么時候結婚,跟什么樣的人結婚,都應該是父母說了算。而且,成家立業,就應該先成家再立業。
但現代年青人崇尚戀愛自由,婚姻自由,一切隨緣,排斥相親。激烈的社會競爭,緊張快速的生活節奏,讓年輕人一心撲在拼打事業上。這一點在女性身上尤為突出,因為女人一旦結婚生子,幾乎就等于宣布失業。所以女人不敢停下來,事業成功的女人更加停不下來。
二、對婚姻生活質量的追求不同
在父母那一代,結婚就是一男一女搭個伴,有間房,有飯吃,再生個娃傳宗接代,就是一門幸福的婚姻了,別無他求。尤其是女性,結婚的使命就是傳宗接代、相夫教子。
而現代年輕人對婚姻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搭伙過日子以外,還向往更高層面的品質生活。
三、女性角色變化和男性傳統思想的沖突
女人開始走向社會崗位,有想法有追求,更有眾多優秀女性巾幗不讓須眉,在職場上叱咤風云。男人對這樣的女人不能兼顧好家庭而報以怨言,如果女人不肯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會生出矛盾。雙方各執己念,都不肯讓步,女人覺得男人不理解她,不能支持她,而男人覺得女人不夠賢惠,不能守家,所以倆人就很難湊合到一塊去。也就干脆沒想去湊合了。
父親在急著給女兒找到對象而降低條件的時候,似乎忘了中國婚姻最講究的“門當戶對”!
舊時覺得男女雙方及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相當,才適合結親。放在現代來說就是男女雙方的個人能力和精神層面要接近,原生家庭要相似,這樣的兩個人三觀才更容易吻合。
而一對三觀不合的男女走到一起,將來在生活上會出現很多分歧,并且因為三觀不合而無法溝通。因為兩人完全在兩個世界,完全理解不了對方的想法。那這樣的日子過起來,雙方都是一種精神折磨。
那父親如此降低條件的給女兒找對象,就算能找到,就算女兒肯愿意嫁,那她將來會幸福嗎?是她值得托付終生的那個人嗎?把女兒交給這個人,那將來父親是否會更后悔呢?我覺得值得深思!
我的其它文章:
《兒子愛讀書,讓我很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