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世界連成片

剛開始看書的時候,基本處于亂翻書的狀態,沒有目標,沒有偏好,只有兩種書:看不下去硬挺著看,和硬挺著也看不上去。

后來才慢慢找到了興趣所在,但是距離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網絡來說,相去甚遠,也曾計算過,以我十年讀200多本書的速度來說,有生之年這張知識網是織不上了。

近一年由于工作的緣故,有了些許焦慮,開始看些行業和通俗的工具書,期望有所啟發?!渡疃裙ぷ鳌芬膊焕?,有些特別的是,這本書讓我第一次有了織網的感覺。概括來說這本書講的是:只做重要的事情,其他能不做就不做,摒除干擾,集中精力干大事!這與我一直感興趣的整理術和極簡生活有異曲同工之妙。

為了便于以后翻閱,做了這篇筆記,內容為有啟示的內容概要,順序略有調整。

一、 深度工作的意義:

想要在社會經濟中保持價值必須有快速學習的能力,數字網絡時代獎勵的是能夠構建新的分散式體系,使這項服務能夠運轉的人(我理解為精、尖)。作者竭力精簡生活中浮淺的內容,充分利用由此而節省的時間,投入到深度工作中,無法避免的浮淺工作,拆分成小塊,在日程間隙完成。

“采石之人,當心懷大教堂之愿景”,如果你能精心打磨自己的本領、心懷敬意、謹慎應用,你就可以像熟練的輪匠一樣,在日常職業生活中創造意義。

二、 為何深度工作很難?

是否能進入深度工作狀態,不是啟動開關那么直白,除了意志力還需要重構大腦的習慣。欲望是一種常態,最普遍的五種欲望包括:吃、睡、性以及在困難工作中休息一會還有查電子郵件、刷手機等,后者頻頻出現,但是克制這樣欲望的成功率不足50%。

意志力并非性格的展現,可以無限使用,相反,如肌肉般,它會疲勞。

如果不減少對分心事物的依賴,增強專注度的努力可能會白費。如果在業余時間里有一點無聊就打發時間,將很難實現最大程度的專注。多任務工作,注意力將持續分散,如果你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想專注時,很難擺脫這樣的積習。

三、 如何深度工作?

3.1選擇適合你的“哲學”

雙峰哲學:將時間分為兩部分,其一為高效無干擾,以“天”為單位的深度工作,其二為的其他工作。

節奏哲學:不需要投入精力,便可以決定何時進入深度工作狀態,因為每天都做這項工作——日程化。偉大的創造性頭腦如藝術家般思考,卻如會計般工作,通過習慣化,使得精力耗費降到最低。

新聞記者哲學:使頭腦迅速從浮淺轉入深度,這可能會削弱你的意志力,需要你極度自信,相信所做的事兒重要且將會成功。

3.2投入大手筆:輔以可觀的金錢和精力,使事件的重要性提升了,降低了大腦拖延的本能,注入能量和激勵。

3.3調整關注點:放在極端重要的事情上,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越小。

3.4抓住引領性指標:以面包房為例,客戶滿意度調查屬于滯后性指標,試吃率屬于引領性指標。

3.5準備一個醒目的計分板,并定期問責:大意就是,做的啥樣了,你自己心里沒點……數嗎?

3.6網絡安息日:每周一天,或每天幾個小時,斷網,冥想,自我總結,或者安安靜靜的做些事。增加專注度,設定使用網絡的時間,完成工作后,允許自己分心上網,工作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如此。

3.7有成果的冥想:天馬行空、怪力亂神不行。有效的是主題冥想,要避免分心和原地打轉(沉迷于已經掌握的訊息),組織自己的深度思考。

宏觀方面,明確個人職業或生活的高層次目標,然后列出實現目標需要進行的2-3個重要活動。

3.8戒掉社交網絡:不要用網絡來消遣,大腦需要休息而非停止,給大腦找些高質量的代替。有些碎片化時間學習,也許效率不高,反而讓大腦難以專注,得不償失。

3.9摒棄浮淺:不把時間用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極簡也是這個原理啊,拍大腿)

3.10設定工作時限:自我觀察哪些規律和習慣可以幫助自己完成這個目標,選擇時有所側重,縮減浮淺工作,每天工作結束時,有固定的模式,給大腦可以從工作狀態中結束的信號。

3.11變得不容易聯系:電子郵件進行特殊的設置,讓人不那么容易找到你,或者讓發件人降低回信的期望,增加發件人的發件成本,從而進行自動篩選、提高效率。

這點有所感觸,微信表現的更明顯,微信現在是很多公司的主要聯絡工具,但是對于具體做事的人來說,被頻繁打斷真是不厭其煩,不看又擔心錯過重要命令。其實,你想啊,當你的上司發現頭上懸著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的時候,他只給你發微信?沒有奪命連環CALL?更別說,多數時候,微信消息只不過是插科打諢、八卦分享罷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