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從瑞典乘船去了趟赫爾辛基和圣彼得堡,但這一周忙于畢業(yè)論文,一直沒來得及寫游記。除了沒時間,還有點意興闌珊,可能這才是主要原因吧。對于赫爾辛基,原本就沒報太大期望,城市很小也沒太多可玩的,純粹作為一個中轉(zhuǎn)站了。
進入圣彼得堡原本是要俄羅斯簽證,但從芬蘭搭St.Peter Line過去有三天免簽。4月底還不是最熱鬧的季節(jié),班次并不多,所以只好搭一個cruise,也就是早上到達圣彼得堡,晚上乘船離開,只有大半天的時間上岸溜一圈。
圣彼得堡,在我的印象中帶有些許神秘,可能是在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留下了太多對于“圣彼得”的記憶(但實際上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興建的城市,和宗教里的彼得是兩碼事),亦或是普希金對于它的描述太引入入勝。
“大自然在這里設好了窗口,我們打開它便通向歐洲。就在海邊,我們要站穩(wěn)腳步。各國的船帆將要來匯集,在這新的海程上游歷,而我們將在??绽餁g舞。一百年過去了,年輕的城,成了北國的明珠和奇跡,在幽暗的樹林,從沼澤中,它把燦爛的,傲岸的頭高聳;這里原只有芬蘭的漁民,像是自然的繼子,郁郁寡歡,孤單的,靠近低濕的河岸,把他那破舊的漁網(wǎng)投進幽深莫測的水里。可是如今,海岸上卻充滿了生氣,勻稱整齊的宮殿和高閣擁聚在一起,成群的大船,從世界每個角落奔向這豪富的港口停泊。涅瓦河披上大理石的外衣,高大的橋梁橫跨過水波,河心的小島遮遮掩掩,遮進了一片濃綠的花園,而在這年輕的都城旁邊,古老的莫斯科日趨暗淡,有如寡居的太后站在剛剛加冕的女皇前面。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城,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涅瓦河的水流多么莊嚴,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我愛你鐵欄桿的花紋,你沉思的沒有月光的夜晚,那透明而又閃耀的幽暗?!?? ? ? ——《青銅騎士》普希金
不過當我踏上這片土地,我卻一點都感受不到那樣的氣勢。如同一個國家高速前進時,你能感受到那種奮斗的熱情,和那種向上的力量;相反地,你也能感受到衰落的那種頹勢。當然,歷史還是留給圣彼得堡太多遺產(chǎn),獨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它仍然是俄羅斯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亦或是最像歐洲的城市),走馬觀花一通,也不必計較太多了。
從輪船碼頭下來后,有接駁車直接把我們帶到了市中心,就是在這個圣以撒主教座堂前面,挺羅馬的建筑風格。當天正好是周日,但感覺并不像普通做禮拜,周圍一圈還有許多記者舉著相機在那里“咔咔咔”,估計是重大儀式吧。
接下來就馬上趕往埃爾米塔日博物館,也許叫東宮這個名字大家更加熟悉。它與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和中國故宮并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可想而知它也不是一天兩天能看完的,但我們卻只能給它留一兩個小時,實在是很可惜。
話說東宮前面的這個廣場其實很大,但天空中卻拉滿了軌道車的電線,令我感覺很壓抑。
東宮內(nèi)部的裝潢風格就是下圖這樣子滴,時間太緊根本沒來得及好好看畫,雖說走了一大圈卻也沒欣賞到什么,感覺還不如挑一兩個展廳細看。
從東宮出來又去了稍遠些的喀山主教座堂,我覺得還是和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廣場有類似之處,大柱子圍成圓弧拱廊。內(nèi)部也進去看了一眼,有種香火繚繞的感覺(畫風怎么有點不對?),女士們最好也要披頭巾入內(nèi),算是尊重當?shù)貣|正教的習俗。
這就是另外一個有名的大教堂——滴血救世主教堂啦。外觀看上去比較像迪斯尼城堡,不像是個嚴肅的教堂啊。歷史上亞歷山大二世乘馬車經(jīng)過此地時遭到襲擊,不幸去世,因此其子就在這里修建了這座教堂紀念亡父,這可能也是名字的來源。
走到這里其實已經(jīng)把歷史中心區(qū)都走完了,我們也都餓得半死,在路邊想找家正宗俄羅斯菜館,卻發(fā)現(xiàn)不是法國菜,就是意大利菜,再或者是韓國菜、中國菜。誒,連本土飲食也都頹弱的不行。最后找了家快餐店,自己拿好食物結(jié)賬就行,目前的匯率大概盧布:人民幣=10:1,感覺還是挺便宜的。包括后來去超市買東西,同樣的巧克力、酒水神馬的,比船上免稅店賣的還便宜。
話說回來,飽餐一頓后又向戰(zhàn)神廣場和夏園進發(fā),夏園還沒有開放,戰(zhàn)神廣場上也沒有太多東西。
從戰(zhàn)神廣場跨過涅瓦河上的大橋就到了歷史中心區(qū)的另一側(cè),彼得要塞就在當中的一個小島上,和岸通過幾座橋連接起來,這個金色尖頂就是彼得保羅大教堂。
我們需要晚上5點前回到港口乘船,這么一圈逛下來也就差不多了,途中并沒有什么足以令我驚喜萬分的亮點,再加上天氣也沒有那么晴朗,總體感覺還是蠻陰郁的。能夠帶著申根簽證來到俄羅斯的領土,本身也是我意料之外的事情,走這一遭,也算感受了下俄羅斯風情。老一輩們估計多少還有點蘇聯(lián)情節(jié),但對于我們這樣的年輕人來說,歷史的車輪早已滾滾向前,不再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