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整整兩天,都沉浸在王曉遠老師的薩提亞工作坊里。感悟極多,收獲極多,受邀寫一篇學習心得。在寫得“高大全”和“接地氣”之間,我還是選擇了前者,因為個人認為,薩提亞作為一種心理療法,以相對全景客觀概括的方式去推介,要好過以具體主觀體驗的方式去分享。以下:
決定走心理這條路之后,對與心理相關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包括薩提亞。
可能是由于如此魔性的名稱與發音,也可能是由于路人的一些風傳,總覺得薩提亞跟玄學有些關聯。而真正走入薩提亞時,確實見證了一些“神跡”,同時也體驗了神跡背后的原理。
首先是冰山理論,提供了一套從行為出發、直抵內心自我的挖掘方法:行為—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簡潔明了,又不失極強的解釋力,弗老爺子口中陰暗潮濕黏糊糊的潛意識似乎瞬間明朗起來。
其次是應對方式,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這四種常見的應對方式幾乎囊括了絕大部分人類應對壓力的套路,而第五種“一致性”方式兼顧自我、他人與情境,呈現了人際互動的理想狀態。
不能不說的當然是“神跡”,也就是薩提亞的具體呈現技術:讓其他人扮演案主的情緒、想法或是重要客體,通過類似表演的過程來將案主內心的矛盾沖突具象化、真實化,每個參與扮演的人都能“鬼使神差”地代表自己的角色行事發聲,案主本人也會靈光一現體會到矛盾根源。
薩提亞強調身心一致,如果身體不快,就從內心去尋找原因,開鑿冰山下的秘密;如果內心朦朧,就用身體去體會,帶領內心撥開云霧。
十分慶幸我和非兒是一同參加的,兩個人本以為已近乎理想的夫妻關系,在舉手投足之間,居然又開辟出更廣闊的上升空間。工作坊內其他同學也是收獲良多,不少同學為內心多年的郁結找到了答案、灑下了頓悟的淚水,當然這也使教室里“洛陽紙貴”。
至于薩提亞里面關于宇宙能量的部分,則見仁見智了。信奉靈性的伙伴自然可以盡情吸納,而像我這種不太敢輕易訴諸靈性的朋友則至少可以把它當做一套優秀的洞察,適時參考。
作為一名心理教師,這次工作坊為我腦子里錯綜復雜的關于兩性關系與人際關系的知識、觀點、信念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梳理方法,和我原有的知識架構產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這一點對我的教學設計產生極為重要的助益。
不禁要再次感謝王曉遠老師和其他小伙伴,也感謝北師大心理學院的精心籌劃組織,讓我與薩提亞結緣。
各位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