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蓮花山旁,時常跟家人去蓮花山散步,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公園里跑步的人,逐漸超過了跳廣場舞的、打太極的、吊嗓子的,開始變成一種非常流行的健身方式。剛開始跑步的人群以年輕人居多,他們像獵豹,身材勻稱,體格健壯,邁著矯健的步伐,帶著一種驕傲的神情超越其他的跑者,也有神采奕奕的中年大叔,他們像羚羊,在人群中靈活穿行,后來逐漸有更多的普通人開始加入跑步大軍,有的是一群一群的,扛著旗子、穿著統一的服裝,像大雁一樣,列隊前進;有的是獨行俠,像穿靴子的貓,特立獨行,悄聲無息;有的像大象,身軀龐大,步伐靈活,有的像蝸牛,保持住節奏,隱忍前行。
以前我曾經非常不理解跑步這種比較專業的運動怎么變得這么大眾化的?因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跑步的經驗主要來自學生時代的體育課,我記得體育課中最痛苦的就是800米測試,跑完800米后腿不像自己的了,肺像要爆炸一般,并且之后的一周走樓梯都得扶著墻上,扶著墻下。后來才知道,學生時代的那種不以鍛煉身體為目標的跑步方式是完全錯誤的。作為鍛煉身體的跑步,需要慢,均勻,持久,實際上跑步中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降低速度,保持一個你能一邊跑一邊跟朋友交流政治、宗教、藝術等不能簡單回答的話題的速度,然后保持這個速度,跑得盡可能的久就可以了。懂得了這一點之后,我也開始跑步了,以身體能輕松承受的速度,開始慢跑,那段時間在公園里跑步的時候,經常被跑友超,從公園上方看下去我就像一只參加比賽的蝸牛,占據最右側跑道,努力的奔跑著,不斷被左邊的兔子、羚羊、豹子超越。不過沒關系,幾個月鍛煉我逐漸進化成兔子、羚羊,可以輕快的跑著,享受熱身階段過后的身體的輕盈,感覺自己的肌肉合乎心意的工作,心臟的有力,呼吸的自然。連曾經困擾我一年多的頸椎病也消失了。半年后我參加了第一屆寶安的半程馬拉松,用2個半小時為這段跑步的努力領取了一塊獎牌。
作為一個體驗過馬拉松的蝸牛的跑者,我想說,跑步的目的在于鍛煉身體,一切不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的跑步都是耍流氓。比如,盲目追求長距離和速度,定過于挑戰的目標,比如沒有達到一定跑量就去參加馬拉松,比如,獨自一人深夜跑步;
因此,跑步中自我保護和約束是重要,初學者蝸牛般的龜速奔跑,體現的就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那么如何降低跑步時健康的風險呢?
第一,跑步要循序漸進,如果你是初跑者,還處于蝸牛的階段,就不要要求自己下一次就要以兔子的速度奔跑,剛跑一公里就已經上氣不接下氣,就要慢下來不勉強,下次再來??偟脑瓌t就是,先讓身體適應了跑步的對身體的要求,再逐步拉長距離增加強度。
第二,馬拉松是挑戰人體極限的運動,不是人人都可以輕易嘗試的。跑量是參加馬拉松的必要條件,一般來講參加馬拉松之前一個月,至少有幾次訓練的量達到單次35公里,這樣才能保證在正式比賽中能扛下來。如果你平時下班的日常就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刷微博,僅憑初中拿過5000米第一,就認為身體素質比較好,那么還是請你請遠離馬拉松;我希望在我們年老的時候心情愉快的死于看電視,也不要倒在本應是強身健體給生活增添愉悅的跑道上。
第三,用好裝備能幫我們保持興趣,保持健康。買一些顏色鮮艷適合自拍的跑步裝,一雙舒適能夠保護腳的專業跑鞋,一塊實時監測心率的心率表,一個炫酷運動耳機基本就可以了。
第四,不要一個人在深夜跑步,安全第一。
總而言之,跑步基本上適合所有人,既能強身健體,也能預防疾病,可以保護脊椎,強壯心肺,健美體格;既能增強意志,也能消除抑郁;既能交友,也能增加閱歷,也許還能找到志同道合的soulmate,? 所以在即將到來的國慶8天長假中,讓我們以正確的的打開方式,一起跑起來,走進那個健康而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