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老家時無意中看到爸爸在看《三國演義》,跟著看了幾集,居然看進去了,越看越愛看。記得少年時試著讀三國,讀不下去,看不懂,翻不過一章就放下了。回來陸陸續續的從騰訊網上追老版的三國,到今天將近半年的時間才看完。
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84集超長老版電視劇,經典中的經典,意味深長,說不上有什么大的感想,就是漸漸對自己經歷的事情看淡看輕了,人不管是多有能耐多大本領,在歷史面前終是滄海一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觀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看完三國,對這首片頭片尾曲理解得更深了些。不管每個人的命運如何,無論誰勝誰敗,歷史不會停留,最重要的是跟隨大勢,建功立業。
即便是在歷史浪潮中成就了一些業績,也切不可共功歸于己,以一己之力強圖大業。孫策、周瑜皆輸于此。
周瑜臨死前對小喬說:“今日養傷,深感人生之艱難,就像那不息之長河,雖有東去大海之志,卻流程緩慢,征程多艱。然江海水總有入海之時,而人生之志,卻常常難以實現,令人抱恨終生。” 小喬對以“然涓滴之水匯成江河,已屬不易,奔流向前,匯入大海之時,更會倍感自身之外渺茫。”周對自己的志向太執著,太急于求成,反而英年早逝。
“臥龍鳳雛”同為天下韜略之人,一個鞠躬盡瘁一個不得志,說明人有才還得有明主賞識,即使有了明主還得自己明了主子的風格喜好,也就是說有才還得有格局。諸葛孔明的格局大了去了,身前身后的棋豈止下了百步,后世姜維隨得其真傳,格局卻是差好多。鳳雛龐統在劉備入川時獻計獻策,不解劉備風情,獻的計策深不得劉備心意,反而怨憤:“天與人不取,人復何為?”再不得現能。
劉備東奔西走,四處投靠委屈求全,終于在近暮年等到他的時代。“劉備,人之龍也。今獲荊州好比困龍游入大海。” 臥龍鳳雛輔佐,五虎上將上陣,他的時代好威風,一生謹慎行事,仁義禮讓,占盡人和,天時地利一到,大事成已。只是天時地利等得太久,一般人等不起啊。
后世關公后代、張飛后代、諸葛父子、姜維奮力輔佐劉禪,死而后已,終不能再扳回一個蜀國,后主劉禪無道大勢去已。即使再大的功業,后代的傳承至關重要,子女的教育當居首位啊。
很喜歡曹操在劇中的表演,其實他是用詩人的胸懷征討天下,自己本身就有才有韜略有胸懷,起兵伐蜀伐吳大敗之際從不悲天憫淚,轉念卷土重來。劉備沒有他這么大的胸懷啊,四十萬大軍覆沒后大病不起一命嗚呼。
后世難有此多英雄,魏蜀吳拱手讓與天下,此后是司馬家族的史事。
萬世有勢,萬物有時,歷史依然奔涌向前。三十余年讀三國的感悟,以此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