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看到這么一條抱怨:上幼兒園至今,寶寶被人咬了不下三次。我承認是寶寶霸道造成的,但如果是你的孩子被人咬,你不心疼嗎?
我不心疼嗎?真不!問了好幾個寶媽,也是這樣的回答,看來不是我一個人心狠、無情。
想起鄰居家小寶Q,有天從幼兒園回來哭哭啼啼,Q媽便問他:"怎么了?哭得這么難過,被同學欺負了嗎?"
Q奶聲奶氣地說明過程,沒想到Q媽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說到:"活該!誰讓你手那么賤去扯人家小女孩的頭發(fā)了?以后再敢這樣,回來打手!"
你覺得Q媽冷血無情嗎?人前,你可以保護自己的孩子,讓他知道天大的事還有家人疼愛他。但不代表,你的"疼愛"每時每刻都是對的!
你的孩子是寶,別人的孩子也是寶,既然認識到是自己的孩子霸道,先欺負別人才會被人咬,那為什么還一副委屈的樣子,來朋友圈里討公道?
都說"沒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這句話一點錯都沒有。總是拿"孩子還小"做借口,那你的孩子何時才能"長大"?
保護孩子是每個媽媽的"天性",但不恰當的保護恰恰是扼殺孩子善良的方式!
孩子之間難免打鬧,玩得開心時跑來跑去、大聲喧嘩,如果是公共場合,做家長的如果不能及時制止,也要記得跟周圍的人說聲"對不起,請見諒。"我想,一般情況下沒有哪個人會蹦出來說"帶著你的孩子滾"之類的話。
有一對夫妻就做得很好。帶寶寶到餐廳吃飯,提前跟周圍的客人道歉,以寶寶的口吻對大家說:"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我第一次來餐廳吃飯,如果等會兒我哭鬧打擾到大家,請原諒我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我相信,我的爸爸媽媽一定不會讓我一直打擾大家,也請大家原諒我的爸爸媽媽,畢竟他們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寶寶有時候也很難哄。"
旁邊的客人紛紛表示理解,并給予他們最大的善意:"如果有需要,請及時跟我們說。"
不要求你處處為他人著想,因為真的很難!但如果發(fā)生不愉快時,你能稍微換位思考,那么很多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便沒那么"理直氣壯"了。
你的孩子是寶,別人的孩子可不是草。打著"愛孩子" 的旗號允許、默認他欺負別的小朋友、打擾其他人,就難免會遇到不那么"和善"的人了。
孩子是你"身上掉下來的一塊兒肉",說得好像別人的孩子都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似的。
別讓人覺得"你愛孩子的樣子真丑"!
話又說回來,孩子怎么教育才比較好呢?老實講,沒有唯一、標準的模式。
但有一點,很多寶媽都是雙標,自己的孩子被人揍肯定是別人的問題,自己的孩子揍別人,肯定是那孩子欠揍。
不讓孩子"吃虧",孩子遲早會"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