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那是我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第二年,班上有個學生叫葉浩,胖乎乎的,能說會道,是個挺可愛的男孩。家里條件十分艱苦,穿戴不整齊,洗漱不干凈,給人感覺就是整個一非洲人,在班上調皮搗蛋是出了名的,所有學生都不喜歡他。我一進班好多學生就告他的狀,說他喜歡“偷”別人的東西,喜歡遲到,喜歡打架……反正羅列了他的好多“罪名”。我一聽,可把我嚇壞了,心想,這還了得! 在學習方面他給人的感覺也很不好,上課時思想老是不能集中,做作業時動作很慢,老是磨蹭磨蹭,而且不肯動腦筋,回家作業經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小組長每天都向我告狀。
? ? 由于我手里有了他的底牌,所以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就格外關注他,并且邊教學邊查找資料,看看這樣的學生該如何讓他變“好”。經過一段時間的細心觀察,發現他的確有點“壞”,學習不自覺是真的,愛惹禍也不假,于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他口頭上答應得好好的了。可他就是“勇于認錯,堅決不改”,他依然我行我素,毫無長進,每次我都要被他氣暈了,我的心都快冷了,多少次想想還是算了吧,或許他是根“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盡最大的力量去轉化他!我把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他無進步,或許是他沒有明確學習目的,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沒有真正要做個他人喜歡的人的思想。
? ? ? ? 第一步:找他談心,提出要求。
? ? ? ? 教育這樣的學生首先是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如果你光給他講大道理,效果是不會很明顯的。所以我就專門抽出一個下午的時間和他談心,用交談的方式來做他的思想工作(因為他家離學校不太遠,做好工作后是我送他回家的。),“你想改正嗎?想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作業。”“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好!”并且給他提出要求,剛開始時要求不算太高,只要他做到兩個“按時”和三個“不”:即按時到校,按時完成作業;不打架,不罵人,不愛小便宜。
? ? ? ? 后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 ? ? ? 第二步:長期監督,逐步提高。
? ? ? ? 好習慣的培養是要有一段過程的。像葉浩這樣的學生你想一下子就改變他的這些不良習慣,是不容易也不可能的。因此在長期的工作中我允許他逐步地改掉不良行為習慣。有時重犯了,我從不指責他,而是耐心地開導他,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找到改正的捷徑。
? ? ? ? 第三步:轉變看法,促進發展。
? ? ? 由于班上學生對他的看法有些偏激,所以我引導班上學生一起找他的閃光點,平時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就在班上表揚他,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對他的看法,同時還要求同學們也一起來關心他、幫助他。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耐心細致的女同學(吳思林)跟他坐,目的是發揮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對這個女同學(吳思林)進行了一番談話:為了班集體,不要歧視他,要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幫助他,督促他使其進步。吳思林同學滿口答應,并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或課堂時間幫助他。有時,吳思林同學也會顯得不耐煩,說葉浩不太聽話,不太樂學……此時,我就跟吳思林同學說:要有耐心,慢慢來。后來,葉浩同學取得進步時,除了表揚他,我還鼓勵他們說,這也離不開同學們的幫助,特別是吳思林同學的幫助。
? ? ? ? 通過長期契而不舍的教育轉變,一個學期下來,他還真的是脫胎換骨了,每天能堅持按時到校,作業按時上交,并且還經常受到其他老師的表揚。
? ? ? ? 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跡;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老師習以為常的行為,對學生終身的發展也許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做一名老師應該經常回顧自己以往的教育歷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個遺憾,刺傷了多少顆童心,遺忘了多少個不該遺忘的角落!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不僅要保證學生的數量,更重要的是讓陽光遍撒每個被遺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