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釣
01
現在流行一句話,叫“聽從內心的召喚”,言外之意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這話聽起來真是讓人的心暖暖的。
這幾天閑來無事,看了一篇題為“奧普拉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的文章,可巧說的就是這個話題。
奧普拉是美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在演講中,她講到自己離開大學一年后,得到了一個在巴爾的摩做六點新聞的聯合主持人的機會。
對于22歲的她而言,這的確是令人很驕傲的一件事情。但是接下來一系列遭遇讓她感覺不對。第一個就是當時的新聞導播要把他的名字換掉,說是要起一個大家喜聞樂見的名字:蘇茜。然后,又把她送到一家美容院,燙了頭發。可是幾天后頭發全脫落了,她不得不剃了個光頭。
但是比禿頭更糟的是,她每天的任務是被派去報道別人的不幸。所有這些,都讓她感覺不對。
八個月后,她丟了那份工作,后來去了巴爾的摩的一家電視臺主持一檔脫口秀節目。這次讓她感覺如魚得水,工作像呼吸一樣自然。他想,這才是她真正的起點。
在總結這段經歷的時候,她說:聽從內心的召喚,相信你的心靈,你就會成功。
想想還真是這么個理兒,看看周圍很多進入不惑之年的朋友,在平凡的崗位上可謂兢兢業業,日子過得是不瘟不火。你若和他交交心,他一定會說出這樣的話:造化弄人啊,沒想到一輩子做這個。
看來,很多人做的事,都是違背內心召喚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們并沒有找到心之向往的幸福。
倘若你再追問一句:不干這個,又能做什么呢?接下來,你最可能得到的就是一聲嘆息。
這樣看來,能不能聽從內心的召喚,有時還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02
不能否認,奧普拉是成功的,她能如愿按照內心的呼喚找到了感覺對的工作。這當然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很多年輕人在離開校園之際,在對現有工作不滿意之時,就會捂起耳朵,唯內心的聲音是從,完全不顧一路上凄厲的風聲。
我就有一位學生,曾經就是一個執拗地游走在自己內心路上的年輕人。
他考的是南開大學,學的是政治專業。這個專業在如今要找個對口的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即便你出身名校。他畢業后就參加工作,沒有走考研的路子。開始時做了一年中學教師,后來又到了一家出版社做編輯,可能是做的不如意,又換了現在的保險公司的文秘工作。
有一次,他來看我,對我說:我對現在的工作還是不滿意,想再換一家。說得很篤定。
我說:可以呀。他見我持肯定的態度,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對我說:我也不想老換工作,但是沒辦法,心里總覺得我應該比有的人更成功才對。
我問他:這是你內心真實的想法?他用力地點著頭,看來是決心已下,非要聽從內心的召喚而一去不回了。我又問他:有目標了嗎?他搖搖頭。
最后我說:聽從內心的想法不錯,但有個前提,就是攢足資本之后,你內心的聲音會更響亮。
他一臉困惑的看著我:要等到胡子都白了嗎?
我回他一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心不靜下來,你聽不到任何有益的聲音。
他若有所思,之后點點頭。
我不清楚我是不是說服了他,但我想我有責任將這盆冷水澆在他那顆的浮躁的心上,讓他的心回歸原始的平靜。
03
的確,在每一個人生抉擇的關口,我們的選擇和放棄,都是來自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種希冀,一種冥冥之中的召喚,我們有權利去尊重。
喬布斯說過一句話:你們的時間很有限,所以不要將它浪費在過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其他人的觀點的噪聲掩蓋你真正的內心的聲音。
他成功了,但我們不應該把他的這句話簡單地理解為,是他內心的聲音一直護佑著他,一路暢行無阻地將他引向成功的頂點。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他內心的噪音也同樣送給了他很多的痛苦。
所以講,有時做事情,不全是男女表白那么簡單。你很喜歡一位姑娘,已經深愛她多年,為了不留遺憾,你就應該聽從內心的召喚,大膽地去表白,即便被拒絕了,也不會少塊肉,大不了再換一個。
但是,要想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最終找到感覺對的事情,你就不能一味地傾聽內心的聲音,因為其中也許摻雜了不少他人的忽悠,倘僅憑感覺用事,反而會攪亂你的心智,讓你失去方向。
最后,我還是想把奧普拉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她是這樣講的:你內心的感覺就是你人生的全球定位系統,該不該做一件事,它會告訴你,但關鍵是要學會抑制自我的膨脹,轉而探尋內心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