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是每個人必備的生存技能。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時間都不負責,還能對什么負責任?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時間都不會管理,還能管理好什么?如果我們不關注自己的時間回報率,怎么可能擁有更有價值的人生?
所以,時間是一個神奇的東西,無色無形但可以創生一切。管理好時間,我們甚至可以重新塑造自己。
既然這么重要,我們一起來探討三個管理時間的小技巧:
一 建立目標系統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導航,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更大的價值,這就是目標系統。我們可以通過許多方法探索自己的目標系統。
首先,我們可以花10分鐘靜下來寫寫這個內容:
第一步,我一生中想要實現的十個愿望是什么?把它們寫下來。
第二步,將寫出來的十個愿望進行重要性排序,從1到10.
第三步,將排在前三位的事情進行細化。比如,什么時間點做?在什么地點做?和哪些人一起做?分幾個步驟?預期的效果是什么?如果我做到了如何獎勵自己?等等
第四步,開始行動。
其次,我們可以再做一個表格思考以下一些內容:
第一步,表格最上邊的橫格里依次寫上:健康目標,學習目標,家庭目標,工作目標,娛樂目標,等等(排序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
第二步,表格最左邊的豎格里依次寫上:50年后,30年后,10年后,5年后,1年后;
第三步,然后在形成的表格矩陣內寫下一些自己想到的關鍵詞;
第四步,如果寫不出來,沒關系,慢慢寫,慢慢想。
二 關注保質期
不單食品有保質期,每一件事情也有保質期。選擇食物的時候,保質期越短越好,因為這說明食物沒有添加防腐劑;但選擇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剛好相反,保質期越長越好。
那么,什么叫做事情的保質期呢?
我們發現每一件事情都有相應的時效,也就是這件事情對我們的影響力時間。比如,每月交水電費,保質期是一個月,因為下個月還需要重新再交;看娛樂新聞,保質期可能只有十分鐘,因為看完很快就將這件事情遺忘了;每天健康的養生方式,可能對我們一生都有益處,所以保質期較長;還有,做為我們的長遠目標服務的事情,保質期也會較長。
所以,我們可以弄清楚自己的中長期人生目標,然后做與目標正相關的保質期較長的事情。盡量減少的把時間花在保質期時間很短的事情上,因為那很可能是一種時間的消遣和浪費。同時,最好完全不做與自己目標負相關的事情,無論保質期的長短。
三 將時間模塊化
時間是一個很虛幻的概念,如何讓自己的時間更可把握。我們可以將時間分成幾個類型的模塊:零碎時間,整塊時間,還有機動時間。
1、零碎時間
它可以是:每天早上起床之后的半小時,每天睡覺之前的半小時,中午飯之前的半小時,中午飯之后的半小時,或是,晚飯之前的半小時,還有,晚飯之后的半小時,等等。這樣的零碎時間是依附在某個每天固定日程安排上的,它們很具有標識性,也易于操作和管理。
我們可以用這樣的零碎時間來完成很多需要長期累積的事項。舉例,學生可以用每天起床之后的半小時朗讀;職場人士可以用每天睡前半小時閱讀書籍;全職母親可以用每天中午飯之后的半小時給寶寶講故事;或我們自己每天用晚飯前的半小時學英語,等等。長期累積,就可以發揮零碎時間的神奇價值。因為有的事情需要整塊的時間來完成,而有的能力更需要小時間長期累積來培養。
2、整塊時間
它包括:每天上午的2-3個小時,下午的2-3小時,或晚上的2-3小時。這樣的時間可以做更復雜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當天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順序排序,然后在這些時間中依次完成。
排序非常重要,因為每天開始的時間是最寶貴的。這個時候我們精力最旺盛,注意力也最集中。比如,今天可能有10件想做的事情,然后根據時間管理的原則,我們如果可以在當天完成最重要的前三件事情,就已經說明行動效率很高了。可見,如何從十件事情中選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每天時間管理的第一步。
3、機動時間
它是指我們需要預留每天20%的時間,不做任何事情的安排和計劃。機動時間的預留讓我們可以將時間計劃變得更可行。因為根據人們行動的特點,實際的事情總會比計劃更耗費時間,而且突發事件總是很多的,所以,機動時間將被自動填滿。這就像一個隔火帶,減少時間管理中事情不斷退后而造成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我想補充的是,請不要因為總是實現不了原計劃就感到氣餒,于是放棄時間管理。我想說,實現不了原計劃是說明,我們原來對自己和世界的判斷與事實還有較大的誤差。但這是一個極好的信息反饋。我們可以借著這樣的機會,發現自己思維和觀念的盲區。然后,調整我們計劃,并優化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最后,愿每位伙伴善用時間,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