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相殺”是現在的流行詞,出現的頻率極高,其實這個詞是有依據的。人體內有一種神經化學物質叫苯基乙胺,是一種愛的興奮劑,就像邪派武功,有速效卻難持久。取代苯基乙胺的是一種叫做內啡肽的東西,它很快就會讓我們的身體里熱戀熄火,把熾熱的愛轉化為常態的相守,這個過程就是從苯基乙胺到內啡肽的過度。
這些奇妙的神經化學物質是億萬年的進化史留在我們體內的烙印,翻譯成字母可以是JQK, J是吸引力,Q是包容,K是一起生存。當然,JQK還有兩種解釋:一種被調侃為曾經的東北營商環境,先引進,再圈住,然后是各種kao!另一種是指熾熱的愛情、婚姻的圍城,和充滿摩擦的日子。
在中國式眾籌的基本理論里,JQK的涵義應該是愿景的吸引,圈層、智慧、資源的聚集,和實施的規則。其實,有了這些方法并不意味著成功,因為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底層密碼是愛,愛的能力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生存利器,比虎豹的爪牙更加令人生畏。沒有愛,我們無法和他人形成伙伴關系,無法安心地把后背交托給伙伴,無法在艱險的環境里和伙伴相濡以沫,愛是某種洪荒之力,這種力量是一種異常強悍的優勢和凝聚力。
在家庭生活當中,愛也并非不可或缺,但它會帶來最大程度的包容。當你愛一個人,他(她)的缺點在你眼里都是可愛的特質;如果你嫌棄一個人,他(她)的優點也常常禁不起你的挑剔。
在團隊中,愛是一種寶貴的凝聚力。一個有愛的組織和團隊,才會有彼此的包容,而包容度越高,協作能力也就越強,沒有愛的鏈接,任何嚴格的規章制度、模式都終究抵不過風雨的襲擊。
愛是非理性的,但它卻具有能教人生死相許的洪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