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性( scarcity):是指社會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不能生產人們希望擁有的所有物品與勞務。
經濟學( economies):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在大多數社會中,資源并不是由一個惟一的中央計劃者來配置,而是通過千百萬家庭和企業的共同行動來配置的。
由于資源稀缺,社會資源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正如一個家庭不能給每個成員想要的每一件東西一樣,一個社會也不能給每個人以他們向往的最高水平的生活。
1.1 個人如何做出決策
1.1.1 原理一:權衡取舍原理
效率( efficiency):是指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的東西。
平等( equity):是指將這些資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給社會成員。
換句話說效率是指經濟蛋糕的大小,面平等是指如何分割這塊蛋糕。在設計政府政策的時候,這兩個目標是不一致的。
1.1.2 原理二:機會成本原理
由于人們面臨著權衡取舍,所以做出決策就要比較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的成本與收益。但在許多情況下,某種行動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時那么明顯。
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
1.1.3 原理三:邊際變動原理
邊際變動( marginal change)是用來描述對現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
在許多情況下,人們通過考慮邊際量來做出最優決策。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利益大于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采取這項行動。
1.1.4 原理四:激勵反應原理
由于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利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例如,當蘋果的價格上升時,人們就會決定多吃梨少吃蘋果,因為購買蘋果的成本高了。
1.2 人們如何相互交易
1.2.1 原理五:貿易優化原理
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成本獲得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無論是在耕種、做衣服或蓋房子方面,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國家和家庭一樣也能從相互交易中獲益。貿易使各國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并享有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1.2.2 原理六:市場經濟原理
市場經濟( market economy)是指眾多個人和企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市場自然而然地將資源進行配置。
在一個市場經濟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企業決定雇傭誰和生產什么,家庭決定為哪家企業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購買什么。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個人利益引導著他們的決策。
1.2.3 原理七:政府干預原理
如果市場的看不見的手如此偉大,為什么我們還需要政府呢?一種回答是,看不見的手需要府來保護它。只有產權得到保障,市場才能運行。如果一個農民預見到他的谷物會被偷走,他就不會種莊稼。
但是,對于為什么我們需要政府還有另一種回答。盡管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但這個規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政府于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這就是說,大多數政策的目標不是把經濟蛋糕做大,就是改變蛋糕的分割。
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有以下三種情況:
秩序問題:是指參與者不遵守秩序導致市場混亂。(吃飯不給錢)
外部性( externality):是個體行為對他人利益的影響。(企業違規排污)
市場勢力( market power):是指一個人(或一小群人)不適當地影響市場價格的能力。(反壟斷)
1.3 整體經濟如何運行
我們從討論個人如何做出決策開始,然后考察人們如何相互交易。所有這些決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組成了“經濟”。最后三個原理涉及到整體經濟的運行。
1.3.1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于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世界各國生活水平的差別是驚人的。高收入國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國家的公民擁有更多電視機、更多汽車、更好的營養、更好的醫療保健,以及更長的預期壽命。
用什么來解釋各國和不同時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別呢?答案非常簡單。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于各國生產率( productivity)的差別 —— 這就是一個工人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的差別。在那些每單位時間工人能生產大量物品與勞務的國家,大多數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產率低的國家,大多數人必須忍受貧困的生活。同樣,一國的生產率增長率決定了平均收人增長率。
1.3.2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通貨膨脹是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由于高通貨膨脹給社會帶來了各種代價,所以世界各國都把保持低通貨膨脹作為經濟政策的一個目標。
什么引起了通貨膨脹、在大多數嚴重或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罪魁禍首總是相同的——貨幣量的增長。當一個政府創造了大量本國貨幣時,貨幣的價值下降了。
1.3.3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舍
當政府增加經濟中的貨幣量時,一個結果是通貨影脹,另一個結果是至少在短期內降低失業水平。說明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短期權衡取舍的曲線被稱為菲利普斯曲線( Phillips curve)。
經濟學家仍對菲利普斯曲線有所爭議,但大多數經濟學家現在接受了這樣一種思想: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存在短期權衡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