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隨著當當打折書籍的到位,看書的激情又重新恢復了。趁著周末,今天看的書有好幾本,有哲學方面的,有愛情方面的,也有企業管理方面的。這幾個月來,隨著看書的增加,陸續知道了好幾位國際大師的名字,都是我之前不曾關注過的。
還記得在課堂上那個讓我羞愧無比的瞬間。當時Alex老師讓我隨便報一個國際管理大師的名字,因為我說過自己所在的企業是中國境內本行業的領頭羊,而我是負責全院項目的營銷總監。我能感覺出在當時的氛圍下,他是故意給了我一道送分題,他認為我一定說得出。但我當時卻連一個名字都回答不出,我的腦海里只知道張瑞敏史玉柱這些中國人,壓根就沒有外國人的名字。因為在此之前,我沒有看過德魯克的書,沒有看過稻盛和夫的書,也不知道特勞特韋爾奇卡耐基這些響當當的名字都是干什么的。我到現在還記得當時老師眼里閃過的那一絲深深的失望和無奈,他也一定在我眼里看到了深深的羞愧和自責。在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白癡,真想鉆到地縫里去。
回過頭來看,感覺自己之前真的是草根式的野蠻生長,缺乏思想,缺乏邏輯,反倒是擁有很盲目的優越感。我記得十年前當我們市場經營部初創的時候,那時我在超高層和酒店兩個產品上做了一些類似市場推廣的動作,比如撲克牌、比如雜志專欄、比如作品地圖、比如峰會論壇,但那些都只是靈光一現的點子,從來沒有想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是不是最好的方法。有種張飛式的打到哪算哪的莽撞作戰方式,毫無章法可言。還記得那時候領導問我,能不能總結出一點東西來,我就覺得很茫然,完全不知道該寫啥東東?,F在來看,沒喝過墨水,當然寫不出詩來。
現在我才發現,要想把以往失去或困惑的補回來,最簡單的辦法竟然就是看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把書中的理論知識和曾經發生及正在發生的實踐結合起來,才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這個辦法,不僅在工作中適用,在生活中適用,甚至在愛情中也一樣適用。
一直看到方太洗碗水槽的廣告,今天終于看到了實物。仔細研究過后,不得不感慨,許多好的創意,都會在事后讓自己覺得很奇葩。這么簡單的想法,為什么之前就沒人想得到呢?的確,對中國人來說,中餐的油膩,是很需要一個洗碗機的。但由于傳統的西式洗碗機,用起來過于復雜,耗時過長,導致大家都懶得去用。至少我家的洗碗機,只開機試用過一次就晾在那里再也沒用過了。我相信,肯定有太多的家庭都習慣于吃完飯后就把碗扔到水槽里,但居然卻從來沒有人想過,為什么不直接在水槽里做個洗碗機呢?這個水槽90%的工作,不就是洗碗洗菜洗水果嘛。
聯想到每個行業的工作也是一樣。許多新的點子,在事后看來都會被認為是早就應該想到的,但卻一直沒有人來做。說明我們缺乏的,是一雙發現的眼睛;說明我們缺乏的,是透過表面看到背后的商機。我想,我以后應該鍛煉自己能夠擁有看到事物背后能力的第三只眼。
今天聽了《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有一點感悟。真正的企業家所做的事情是做破壞性創新,在現有的資源上糅合后推陳出新。目前,我們的行業和我們的企業也正處在轉型期。可以說是最壞的時代,也可以說是最好的時代。如何在下一個時代站穩腳跟、領先一步,那就要看誰能把這個破壞性創新做得更好。
稻盛和夫的《活法》里講到,可能性是指未來的能力。如果只憑現有的能力,來判斷行或者不行,那多數是無法完成的。而能不能完成高難度的工作,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正是卓越的管理者與優秀管理者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