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種神奇的個人習慣養成方法—三十天挑戰。在介紹這種方法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是否聽說過“21天養成一個習慣”這句話?大意是一件事只要你堅持了21天,就能變成習慣。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比如我們想通過堅持21天,從而養成學英語、跑步的習慣,但事實上是一部分人連21天都堅持不了,一部分人咬牙堅持了21天或更久,最終還是放棄了,很少有人能真正養成習慣。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一種能有效養成習慣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三十天挑戰”法。這種方法在21天養成一個習慣的基礎上,運用了心里學中的計劃行為、自我表露、承諾和一致性等理論,細化了實施步驟,有助于我們順利養成習慣。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進行三十天挑戰吧。
1.選擇一種待養成的習慣。這個習慣應該是當前對你影響最大,最想實現的。心理學研究發現態度影響行為,對習慣養成后的結果期望越大,實施這一行為的內生動力就越強,完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選擇養成什么的習慣是成功的第一步,可以參照WOOP法則進行選擇。
2.制定詳細的行動計劃。認真思考要養成上述習慣每天需要做什么,什么時間做,做到什么程度,由誰對我們進行監督,以及獎懲措施。計劃必須具體,有操作性,目標要量化。
3.向監督者公開行動計劃。將你的計劃向監督者們公開,可以是家人、同事、同學、朋友以及網絡社群伙伴,越多越好。這里應用了心理學的承諾理論,即人們一旦某一行為做出了承諾,更可能堅持。
4.每天匯報計劃執行情況。每天向監督者們公開匯報計劃完成情況,如果沒有完成,應自覺接受之前制定的懲罰,比如發紅包。當然,如果完成順利,也可以嘗試給自己一份小小的獎勵。通過自我表露,有助于促進自我認知,容易得到監督者的認可和支持,從而再次增強計劃實施的動力。
5.持之以恒,循環提升。如果三十天后,你已經達成心愿,養成了一種良好習慣,那也請繼續堅持。當然,你可以開始新的習慣養成計劃,或者嘗試改良已有習慣,比如增加數量、提高質量等,過程參照步驟1—4。如果養成失敗,也不要氣餒,做好復盤,找出失敗原因加以改進。
A1:我曾經嘗試過21天習慣養成計劃,2014年MBA備考,堅持每天背英語單詞1小時,持續了10個月。按理說這么長時間,這種習慣應該深入骨髓了,我的英語詞匯量也有較大提升才對。很慚愧,收到MBA錄取通知書后,我只堅持了兩個月,該習慣就荒廢了。反思原因,我背單詞的動力是為了通過考試,而不是持續提升英語水平,當考試結束,動力減弱,習慣自然難以堅持。還有就是行動計劃不科學,單一采用拓詞等工具app背單詞,枯燥乏味,難以持續;沒有引入監督者,未向他人承諾自己的計劃,沒有獎懲機制等等。
A2:英語一直是我的短板,也是我長期以來想突破卻未實現的項目。我的下一個習慣養成計劃就是它了,堅持每天學習英語。其目的不是簡單的提升英語水平,而是為了更好的交流學習和認知世界。遠期目標是聽說讀寫無障礙,短期目標是提升詞匯量。對習慣養成有影響的因素有惰性、學習枯燥、時間不足等,可以借助“三十天挑戰”進行克服。
首先,制定學習計劃。每天學習時間安排在早上6:00-7:00,如耽擱可調整在當天某時間段完成,特殊原因當日不能完成的,盡可能在次日或周末補上。學習方式暫定為雙語閱讀,結合文章理解記憶生詞。同時,利用碎片時間復習詞匯。在此期間請教身邊的英語達人,有沒有更好的學習方法推薦。將學習計劃在幾個具有正能量的微信群發布,請群里的小伙伴對我進行監督。如果一周內學習時間不足7小時,每個群發紅包50元。
然后,向選擇的微信群公布我的英語學習計劃和懲罰措施,拜托大家對我進行監督。每天睡覺前發布當日學習情況,每周星期天匯總一周學習情況,如未達標,用發紅包的方式懲罰自己。
最后,不斷總結,完善提升。當每天學習英語的習慣養成后,學習目標可以由提升詞匯量轉移到提高口語能力,學習內容和方式做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