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1日,玲玲馬戲團完成謝幕表演,結束了146年的馬戲團歷史。
雖然有人對他依依不舍,并表示這是童年的記憶。但是從保護動物這方面來說:結束得好。
作為世界三大馬戲團之一的玲玲馬戲團,他和其他兩個馬戲團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們不養演員,只養動物,演員從世界各地挑選和邀請。
這說明,動物是他們的主要表演力量。
而動物自有它們的天性,它們生來并不是為人類表演的。但是為了馴化它們,馴獸師們的訓練手段往往是殘酷的。
比如說玲玲馬戲團的拿手好戲“大象集舞”。有動物保護主義者表示,玲玲馬戲團在訓練動物的過程中,會用繩索將幼象捆綁起來,甚至用鐵鉤強行按住幼象的頸部。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人類的娛樂。
很多的動物因為壓力和長期的表演訓練,導致了抑郁癥,而常見的表現就是發狂,自閉(自己躲在籠子里面),瘋狂撞籠子等等。之前也有新聞說動物表演時,一只老虎發狂沖向觀眾席。
這樣反自然的動物表演傷害的不止是動物,還有人類。
不僅動物園是如此,同樣境遇悲慘的還有海洋館。
要知道,有些動物是不適合被圈養的。特別是那些社群關系復雜的動物。
有些動物從一出生可能就需要自己生存,但有些不是,那些社群關系復雜些的,即使長大了獨立了,還是需要和同類在一起才能正常地生長。就跟我們人類一樣,脫離社會太久,我們也不能正常發展,人格也會不健全。
舉個虎鯨的例子吧。虎鯨尤其不適合被圈養,圈養產業會撕裂它們的家庭。
虎鯨在野外能長到3000-5500公斤,體長能達到7-9米,每天能游歷160公里,下潛到100米深。圈養池通常長10-30米,7-10米深,虎鯨只能被困在不到自然棲息地百萬分之一大小的空間中。
沒有任何一個圈養池,沒有任何一個圈養場館能給虎鯨提供足夠的空間生活。
每天在一個小破池子游泳,里面充滿了假山和塑料泡沫,每天的生活都只有這么一丁點的空間。
生活場地的狹小逼仄,以及每日日常的千篇一律,很容易使虎鯨感到壓抑。而游客的觀賞,閃關燈,嘲笑更是容易使它們發怒。
曾經有一只叫做提里庫姆的虎鯨在圈養期間就殺死了三個馴養師。很多人懷疑是因為被圈養,所以提里庫姆患抑郁癥。具體的視頻大家也可以去搜索,總之是有些殘忍的。
不僅如此,虎鯨的身體也遭受折磨。了解過虎鯨的人也許會發現,海洋館里圈養的虎鯨背鰭是耷拉著。而正常的野生虎鯨的背鰭其實是直的。
有資料說,在長期圈養的環境中,成年雄性虎鯨背鰭出現塌軟現象的概率是 100%,而且,圈養環境下虎鯨也很容易感染病毒。
更甚至,當馴養師將它們訓練得可以去親近人的時候,有大膽者就會花錢上前體驗被鯨魚親吻的感覺。這個時候人獸共患傳染病的風險就很大。
有動物園狡辯說,動物表演可以增加大眾對動物的認識??墒牵@種謊話根本不堪一擊。
動物表演和海洋館真的可以幫人了解動物嗎?
我認為那全是誤導。
絕大部分的問卷調查都顯示,去海洋館的游客更多是被“取樂”了,而非被教育了。
猴子不會騎單車,海豚也不會算數,這些都是人類強加在它們身上的技能。動物的天性被扼殺。它們乖乖地表演出人類想看的東西是因為害怕被懲罰,害怕挨餓。
人類遭受這樣的虐待尚且會屈服,更何況那些只是憑借本能,沒有主動意識的動物呢?趨利避害不過是所有生物的天性罷了。
拯救這些動物的辦法就是不去觀看類似的表演。沒有客源這些地方終究會因為負擔不起巨額的費用而關閉。玲玲馬戲團宣布結束表演,理由就是觀眾人數持續減少,而營運成本高昂。
侵害動物福利的行為是時候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