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黃昏時,收到叔叔的消息。他說:清理郵箱時看到的,你七年前寫的文章。
一篇喚作《云水流年》的隨筆,開頭寫“成住壞空,人生短長,并無別事”。忽然地,想把以前的文翻一翻。
看了一個小時,摘些下來。那年,十七歲。那年,滿紙故作老成的口吻,啞然失笑。
最近,感慨愈深的是一句:滿座衣冠猶勝雪,更無一人是知音。
七年后:人生得一知己,可以不恨。林語堂的話。
當一株碧蓮終隨秋風而逝,而這塵世依舊紛繁雜亂時,我想,那片片殘葉,該是她們散不盡的悲哀吧。
七年后:悲憫。
白落梅說,我是個落盡繁華,卻依舊燦爛如初的人。很喜歡她對自己的評價。
七年后:哈哈哈哈。喜歡。
等到河燈滿湖,千鐘醉臥,月光寒,人未滿,青衫濕遍。
七年后:十七歲那年的雨季。
人的心,只要沒有凋萎,那就是一片汪洋。
七年后:不予置評。緘默。
西溪濕地,導游說是水滸傳的取材地點。不過,我記住的,是她說,蘇軾曾經來過。
七年后:愛你不是兩三天。且至終身。不渝。
喜愛李太白,大隱隱于市,仗劍天涯,一身才華,舉世無雙。若有前世,我定是那個與他擦身而過,卻因此而惦念了一生的人。
七年后:一生……那蘇軾呢……
看著刻在掌心的命輪,再觀看這世事的滄桑變幻,審視自己走過的春夏秋冬,竟會不經意地一笑置之。
七年后:十七歲的孩子已經會說謊了。騙子。
深深覺得,既然塵世選擇了你,就說明它是喜歡你的,那就應該活得漂漂亮亮的,何必辜負了它的一番心意?
七年后:嗯。蠻有道理。
浮生若茶,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源于土,止于水。
七年后:嗯。也蠻有道理。都蠻有道理的。
因為在乎自己,所以在乎身邊的一切,清風朗月,明溪流泉。我總想將它們踏遍,將它們的剪影永遠珍藏在心里,藏在最深最深的地方,任爾東西南北風。
七年后:姑娘,好喜歡你說的“任爾東西南北風”。
任那點涼薄在心里流淌成溫熱的血液,經歲月的變遷,以舊換新。
七年后:以舊換新。人世溫涼。溫良。
可是,我還在成長,風華之際,一個人漫無目的地成長。
七年后:前段時間在《逢春》里寫――余生之事。一為認真工作,努力愛人。二為不斷擴展心的邊界,勇敢、智慧、慈悲。
若無依止處,安得向凌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