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我被視為家里的多余,2000年才有了身份,我十分感謝人口普查給了我這個身份,估計父母也是同樣的想法吧。
? ?我常常抱怨父母重男輕女,任何事情都是弟弟們優先,記得小時候總是因為一點點小事兄弟姐妹們爭得面紅耳赤,現在想想都甚覺好笑,有時因為分饅頭時的大小不一而彼此爭執不下,有時因為一個小小的遙控器而打的面紅耳赤,還有時因為掃院子時選掃把彼此不讓。于是便請父母說理,記得那時母親總對我們做姐姐的說:你比弟弟大,要懂得謙讓。我們便很懂事似的把一切好的都讓給了弟弟們。之后,總覺得母親蒸饅頭時都有一種壓力,要盡力把那面團切勻稱了。再后來,我們一個個都長大了,但是這種爭執仍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干家務時都會偷懶,總覺得自己干的多一點,便請母親分工,母親總會給弟弟們分多一點,母親總說:男子漢就該有點苦氣,長大后還要保護姐姐,這點都干不了了?弟弟們便拿著不好的掃把,掃著大塊的院子。在姐姐的帶領下我們總幫著弟弟們掃,氛圍由緊張變得愉悅。此時爸爸就會趁機再給我們講孔融四歲能讓梨等故事,以此教育我們。現在想想那不過是孩子們的一種占有欲罷了,當時卻為難了做父母的,尤其是做母親的,因為我們常常找母親評理。
? ?小時候父親就是那參天的樹,總覺得他有神奇的力量。風雨來了,我們都會縮在大樹下;烈日炎炎,我們都在大樹下乘涼、嬉戲、聽故事;黑暗里,那就是我的啟明燈。那時候條件差,周邊人一個個都輟了學,老擔心有一天我也輟學在家,早早嫁人。所幸,我有一個開明的父親、勤勞賢淑的母親,他們咬牙讓我們兄弟姐妹們上學。小學里的應用題是最令人頭疼的,尤其是雞兔同籠問題著實令人費解。那時,我常常頭靠著父親的肩膀,看著父親在草稿紙上的演算和耐心的講解,總覺得父親就是一座永遠攀不上的高峰,看似很近卻到達不了頂峰。那時最喜歡的不是父親給我解答各種數學難題,我最喜歡聽父親講故事,有的是教育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黃香暖被、聞雞起舞等,有的是民間故事如毛野人、山羊圪抵噌老虎等,冬天很多個早晨都是在父親講完這些故事后才起床,那時覺得父親就是一座神秘的古堡,里邊有講不完的故事。現在的父親,似乎變得孤陋寡聞了,但那深沉的愛并沒有變。我常常覺得我是姊妹當中最幸福的,時常有父母陪伴、姐姐們的照顧,生活總是無憂無慮。我總說我是被慣壞了的孩子,因為有母親的悉心照顧,我有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惡習;因為有父親的嬌慣,即使母親不在家,我也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雖然粗糙了點但暖意融融;因為有姐姐們解決家里的一切難題,時至今日我仍舊無憂無慮,保持孩童般的心。
? ?一直覺得我的父母是天下最開明的父母。感謝他們讓我在該上學的年紀專心學習,教育我不要羨慕他人的悠閑自在、舒適安逸,讓我懂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他們一生都在踐行此理;感謝他們在我如此尷尬的年齡里沒有催促、逼迫我成婚;感謝他們在我成長的每個階段都尊重我的選擇,讓我輕裝上陣。
? ?爸爸、媽媽,女兒的笨筆永遠寫不出你們深沉的愛、寫不出我心間的甜,只要你們健康,甜潤就會伴隨我。
? ? 爸爸、媽媽做你們的女兒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