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0天產品經理訓練營》的第10課-產品規劃課程課后筆記,重點講解產品方案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做。
課前提問
1.產品方案是需求文檔嗎?
2.產品方案由哪些部分組成?
3.產品方案與需求文檔的區別?
4.產品方案是必須的嗎?
帶著這些問題,和我一起進入課堂,了解產品方案的來龍去脈
課程大綱
產品方案和項目規劃是課程的重點,還是以實戰為主,通過老師親身的案例講解了如何做產品方案,進行項目規劃。
個人收獲
1.需求不是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了解別人提出的“需求”要不斷追求原因。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提出自己的想法,他們以為是需求,其實是針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產品經理需要了解對方提出這個方案的根本原因,通過不停追問,深挖對方的真實需求。
2.產品方案的定義
產品方案就是一種產品策略,利用產品組合策略和產品開發策略規劃產品線,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制定合適的戰略。
對于這一段定義,存在太多概念,產品組合策略是什么?產品開發策略是什么?
產品組合策略
所謂產品組合是指一個企業生產或經營的全部產品線、產品項目的組合方式,它包括四個變數:寬度、長度、深度和一致性。--來自百度百科
所謂組合策略,首先要了解公司所有的產品,在方案中應該羅列所有產品的特點和所處生命周期。
組成策略是對產品項目的增、刪、改’
互聯網項目通常是對一個產品作出相應的方案,應該改為功能組合策略,決定某個周期開發哪樣的功能
產品開發策略
產品開發策略就是開發新的產品來維持和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開發新產品可以是開發全新產品,也可以是在老產品的基礎上作改進,如增加新的功能,改進產品的結構,簡化操作,甚至哪怕是改善外觀造型和包裝等,都可視為進行產品開發,都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市場效果。--來自百度百科
產品開發策略有6種:
⒈進攻式開發策略。進攻式開發策略又稱為搶占市場策略或先發制人策略。企業搶先開發新產品,投放市場,使企業的某種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2.防御式開發策略。防御式開發策略又稱為模仿式開發策略。它不是企業被動性防御,而是企業主動性防御,企業并不投資研制新產品,而是當市場出現成功的新產品后,立即進行仿制并適當改進,消除上市產品的最初缺陷而后來居上.
⒊系列化開發策略。系列化開發策略又稱為系列延伸策略。企業圍繞產品上下左右前后進行全方位的延伸,開發出一系列類似的,但又各不相同的產品,形成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檔次的產品系列。
⒋差異化開發策略。差異化開發策略又稱為產品創新策略。市場競爭的結果使市場土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企業要想使產品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就必須創新出與眾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個性需求。
⒌超前式開發策略。超前式開發策略又稱為潮流式開發策略。企業根據消費者受流行心理的影響,模仿電影、戲劇、體育、文藝等明星的流行生活特征,開發新產品。
⒍滯后式開發策略。滯后式開發策略也稱為補缺式開發策略。消費需求具有不同的層次。一些大企業往往放棄盈利少、相對落后的產品,必然形成一定的市場空檔。
在產品方案中,根據市場,產品生命周期選擇適合的開發策略。
2.需求與方案之間的差異
了解需求與方案之間的差異,才能清晰分辨你聽到的是需求還是方案,還能讓你從需求的視角轉變為方案的視角。
1.需求是感性的,而方案是理性的。需求通常與人的情感掛扣,沒有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往往是當事人遇到問題后提出的解決方案。而方案則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得出的結果。
2.需求是一個點,方案是一個面。需求往往是一類人在特定環境下的痛點,做方案卻要考慮不同人在不同情況下的痛點如何解決。
3.需求是有限的,方案是無限的。解決方法總比問題多,一道數學題的解決方法就又N種啦。
4.需求是心靈的,而方案是金錢的。需求是滿足用戶的某種欲望,滿足人性的弱點,而方案是以盈利為目的,實施起來需要金錢的支持的。
5.需求是個人的,方案是企業的。這段話其實我不是很認同,需求可以是企業的,而方案也可以是個人,就看這個需求的來源是哪里,方案的利用者又是誰了。
3.互聯網產品方案的定義與目的
1.基于用戶需求
2.根據行業背景與市場背景。
3.有限時間內能迭代完成。
4.目的是獲得更多收益和用戶量。
5.是產品策略與運營策略的方案組合。
總而言之,和一般的產品方案的區別就是,用戶需求是基礎,必須結合運營策略。
4.產品方案的目標
既然目的是獲取盈利和用戶量,那么做產品方案的目標也要圍繞目的展開了。
1.深度理解需求的背景。
2.明確解決需求的路徑。
3.為項目作準備
5.產品方案必備要素
一份產品方案,必須具備以下的要素:
1.結構清晰
產品方案的作用是讓產品經理自圓其說,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過程,你的方案是給人看的。
任何文檔都需要結構清晰,邏輯順暢,讓人看得懂,看得舒服。
2.背景分析
詳細的背景分析能人明白這份方案的來龍去脈,閱讀起來更加輕松,更容易理解你的思路來源。
3.產品基調
主要是做產品定位,說明你的產品解決了哪些人的哪些問題。
4.產品框架
梳理產品的功能框架,展示你即將要做的產品具備怎樣的具體功能。
5.產品預期
描述產品的目標,衡量產品成功的目標是什么。
6.產品方案拽寫思路
為什么說產品是落實功能最重要的一步,方案的拽寫思路說明了一切,把分析與具體方案結合得出產品需求的指導方案。
很多人把覺得產品需求與產品方案難以區分,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產品需求是具體的細節實施,主要對象是開發人員,而產品方案則是做需求的原因與策略。
7.什么時候需要用到產品方案
產品方案在小公司比較少出現,因為現在互聯網的節奏太快了,沒有時間給你詳細地做一份方案。
產品方案需要用到的地方:
個人思路整理,助你深刻理解需求,提煉最合適的解決路徑
對于個人來說,寫一份完整的方案能夠整理你的思路,使其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寫出來,更清晰。
通過不斷思考,結合數據分析,市場分析,能讓你更理解需求,從而想出更多的解決辦法,提煉出最優解。
項目申報,立項使用
當你有一個想法想要做,請拿出一份方案給你的領導看,給你的開發人員看,讓他們明白你要做什么,有什么意義,能夠帶來什么。
8.任何時候都不少了項目規劃
意義:
1.明確清晰的目標
2.有利于資源協調與執行
3.更有利于團隊一起努力
老師舉了一個親身經歷過的例子,說明項目規劃的重要性,項目規劃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如果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清晰,很難知道你需要什么,前進的路也不清晰。
不能總想著在摸索中前行。
9.項目規劃的過程
立項
立項能給人帶來儀式感,向你的團隊開一次立項會議,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你們在做一件什么事情,什么時候完成,完成之后的意義吧
我原來以為立項就是開一個會議,原來不是的,能夠告訴協作方的手段,都是立項的方式。
你可以通過電話,郵箱,短信等方式進行,不過最高效的就是會議了。
課程當中又一句話讓我感受很深:
作為產品經理,你都不帶頭開立項會議,誰來帶頭?。?/strong>
無論是小公司還是大公司,關鍵是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不要被資源限制住了。
分期
分期是為了設置里程碑,讓路途看起來不再遙遠。
一個項目開啟的時候往往是龐大的,分期是由于技術條件,時間條件等資源的限制,把一個大的項目按階段進行拆分,每個階段完成一個目標。
個人認為分期是為了更好的堅持,讓任務更加具體、可跟蹤,并根據階段目標得達成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總之,分期是為了不走歪路。
調整
項目都是可以調整的,如何調整呢?
看競品
想與競品拉開差距,就要做好自己的核心功能,并把這個功能做到極致,讓用戶離不開你,暫時不用想讓用戶不爽的地方,而是加大力度做讓用戶爽的地方。
看反饋
一般會給你反饋的人有兩種:死忠粉或者用得超級不爽的人。
通過他們的反饋能了解到好與不好的地方,要仔細分析,得出改進方案。
看數據
數據能真實反映用戶最喜歡的地方和不喜歡的地方,找出來,先把喜歡的功能做到極致,再補上不好的功能。
11.運營跟不上,功能等于白做了。
為什么產品方案要結合運營策略?原因很簡單,一個產品如果沒有運營的支撐,不會有人來用。
所以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要協調好運營人員,不斷與它們溝通,產品研發過程中就要進行運營的布局。
運營很重要,運營很重要,運營很重要。
12.無論何時,都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指導你前行。
在課程中,老師多次強調目標的重要性。
無論是做市場分析還是需求分析,行動之前想清楚你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為什么我每次上課之前都會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就是為了給自己設置一個目標:能解決這幾個問題,這堂課才算成功。
13.學會管理你的上級,理解你的老板
所謂管理你的上級,就是要你考慮得比上級更加清晰,能有理有據地說服他。
為什么他是老板,而你不是,原因就是他有其獨有的眼界,產品做不成功的時候,最痛的是他。
多換位思考。
14.有事沒事,腦子多想想方案
這是鍛煉你思考能力的方式,不要以為只有工作的時候才用到方案,你的人生規劃,你的目標管理都需要一個可執行的方案。
看到身邊讓你不爽的事物,快想想有什么解決方案,可以讓你更爽一點。
15.產品方案可能到不了需求文檔。
如果你的方案不夠完善,如果資源不支持,你的方案是無法落地的。
當你的方案被拒絕時,要復盤思考,為什么我的方案被拒絕呢?是考慮不周?還是現在的資源不允許。
即使一個方案失敗了,你也能獲得以下的好處:
1.訓練了信息匯總與提煉的能力。
2.梳理了你的邏輯。
3.讓你想清楚所做產品的目標,驗證了可行性。
16.產品方案與項目規劃的關系
產品方案是思考過程,項目規劃是落地過程,方案是項目的指導,就像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方案的分析過程是項目的立項基礎。
方案的產品預期是項目的目標。
方案的產品框架是項目迭代時間,進行分期的基礎。
17. 項目規劃你需要注意的點。
時間管理
考慮開發人員現在的工作量,合理地分配每個人的工作,督促他們完成任務。
預期管理
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及時檢驗階段性目標,合理地管理老板的預期,一般都是避免預期過高。
復盤
每個階段都要進行階段性的復盤,檢討做得不好的地方。
項目完成后要進行全面的復盤,檢查與目標的差距有多大,此時的復盤應該要號召相關負責人一起進行。
課后問題
你最近思考得一個方案是什么?
最近在思考得方案是:如何又快又好地做一份市場分析與競品分析報告。
背景:做作業過程中,發現自己效率很低,對于數據獲取的途徑不熟悉。
預期:總結一份可操作的分析流程,必須是具備細節的。
以上為個人課程的一些小小總結,我是唐三笑,渴望成為一名優秀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小菜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