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慢慢來,比較快。
生活中可能會經歷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可能失意可能興奮,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應該持續不斷的走下去,既然選擇了前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就好。有時候或許會經歷很多事情,在今天看來可能是大到不能再大的事情了,但是把人生的維度拉長,那些事情可能就不算是一回事了。一些事情現在做不好無所謂,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人生其實就是一場馬拉松,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不斷的讓自己在這種學習中磨練起來。
人生中有無數的坑,在最年輕的時候多犯錯,其實就是對以后的自己一種仁慈,記得一位學姐和我說的話,她是原來她們系的學生會主席,她說人生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家里的照顧下,有的人是生下來就一直在享福,但是在以后真正需要能力的時候,卻沒有了一技之長,而咱們不一樣,咱們要做的就是先吃苦,把人生中的一些坑先踩過來,把應該讓自己提升的技能和能力先提升上去,等到咱們到社會了之后,別人還在苦哈哈的找工作,但是咱們卻已經開始能夠賺好多錢了,咱們到時候就已經開始享福了。所以說,越是年輕的時候,越是最恐懼犯錯的時候,就是應該多犯錯,多經歷一些事情,多經歷一些自己害怕的事情,讓自己的能力在犯錯成本盡量低的時候,能“犯越多錯越好“。
在年輕經驗不足的時候多去看書,多去經歷,其實人生過的好壞最主要的影響還是心智是否成熟,如果心智成熟那么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收益,如果心智不成熟,那么就不一定能夠做出什么傻事,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有時候人與人的差距真的會比人與動物的差距還會大,真的會這樣,當很多人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多人做出的行為真的是讓人無法理解,匪夷所思,我想這就是心智上面的差距吧,所以說,提升心智最重要的途徑還是多看書,多去看一些語音視頻課程,多去社會經歷,參加一些高質量的線下活動,多去反思,多去寫東西。記得老師給我們推薦過一個視頻演講,是羅振宇演講的,叫“我們這一代人的怕與愛”,有一個觀點我特別的認同,其實現在這個社會上面最不缺的就是優秀的人,有一位北大的教授也感慨的說了起來,北大培養了太多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其實這個社會現在最缺的就是靠譜的人,那種別人喜歡你的人,缺的是那種別人想讓你贏的人,隨著社會舊制度的瓦解,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要是真正的想贏,并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能力多么的出色,而是別人是否想讓你贏。但是做到這點或許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心智提升,多去看書,多去經歷,多去反思,讓自己做一個講究的人,讓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靠譜的人,做一個讓別人支持你的人,做一個讓別人喜歡你的人,別人想讓你的人,而不是去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或許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任何時候所學的東西,所做的東西,回歸一切,都應該是要為了生活而學,為了生活而做。很多時候,做了太多,走了太多路,看著身邊的環境,看著身邊的人,身邊的制度,一定是避免不了迷茫,但是大多數人面對這種迷茫的時候,沒有用心思考過,就造成了不知道因該怎么的去做,所以很多的時候就造成了大多數人只知道跟著身邊環境還有制度去做事情,與此同時,身邊的很多環境還有制度其實就是畸形的,所以就造成了很多人的人生不知不覺就活成了一個畸形的人生,而自身還不以為然,看著自己和身邊的環境相匹配,就認為自己是一個正常人。所以在任何時候還是應為了生活而去學習,而不是為了專業而去學習,因為人這一輩子都是永遠在生活中,而且在現在這個爆發性發展的新紀元社會,不可能做一件事情做一輩子,如果想在這個社會上一直生活下去,那么就必須的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的學習,所以說在學校要做的也不應該僅僅是學習專業的知識,而應想到的是,當自己走出校門后什么才是能夠跟隨自己一輩子的東西,吳軍老師給大學生的建議就不是告訴我們要把專業知識學的多么的優秀,反而告訴我們很多無用的科目達到及格就好,比如他最建議大學生要做的四點就是1付諸行動的習慣,2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3表達友善和愛的能力,4總結、寫作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任何一條都與專業知識無多大關系。
所以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并不是剛開始的時候用沖刺100米的速度就能夠獲得第一,也不是在跑步的途中摔了一個跟頭就不能夠成為第一,真正重要的是無倫順境還是逆境,都不要放棄,讓自己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讓自己不斷的前進和精進,一直保持適中的節奏跑下去,因為我們知道,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只要不放棄,跑下去,曙光就一定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