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堂屋小學
小星星的第一個小學校被風呼呼地吹跑,孩子們自由了,放假幾天。學校的老師,村上的領導可沒有閑著,四處奔跑著安排孩子們上學的教室。
很快,小星星們就被安排在一戶農家的堂屋里上學。那個房間很小,十多平方米,只能擠下十來張桌子和椅子。三十多個同學擠在小小的教室里,只能兩三個同學擠在一張桌子上。上課時不時有同學你擠我,我擠你,吵吵鬧鬧很是熱鬧。
一到下課時,那更是熱鬧,教室里擠下十多張桌子,中間只留下夠側身而過的過道,每到下課時那過道就被兩邊的桌子侵占了。同學們吵著嚷著拉桌子,搬椅子,那可急壞了那些尿急的同學們。小個子同學就直接從桌下鉆過去,高個子同學就從桌子上跳過去,有碰到椅子角的,有踩翻椅子的,“兵兵砰砰”,“哎喲”聲,伴隨著同學們的笑聲不斷。
黑板不是黑色的,而是拆下原學校的教室門,立在一張桌子上即是黑板。前排的同學伸手可觸黑板,老師講課只能站在一邊講,要過去另一邊只能前排的同學全站起來,拉開桌子,老師才能過去。第一排的同學使勁縮著脖子,身子往后仰,也不能避免老師的唾沫星子還有粉筆灰直往臉上撲。
農戶家有位老奶奶,總是在院子里忙著漿洗縫補。每一個同學上學放學,都會很禮貌地叫聲“老奶奶,早。”“老奶奶,好。”她總是樂呵呵地笑著,放下手里的活拉著家常“老楊家的大孫子,你奶奶腿好些了嗎?”“老李家的大閨女,你爺爺老毛病沒犯吧?”下課時,老奶奶坐在院子里縫補著衣服,同學們總是爭著搶著是給奶奶穿針引線。有同學們的衣服破了裂了口,老奶奶總是一個個地縫好補妥。
農戶家有一只很兇猛的大黑狗,無論同學們怎么討好它,它都一只狂吠過不停。每當老師們上課時,那大黑狗就蹲在門口,永不知疲倦地附和著老師的聲音汪汪地叫著。下課時,伴隨著同學們的笑聲、歡呼聲,它就遠遠地站著,狂吼著。放學時,它就遠遠跟著最后離開的同學后面,汪汪地叫著直到看不到伙伴們的身影。
農戶家還有一只老是愛掉毛的大黃貓,它“喵喵”地叫著,在教室里大搖大擺的走著,不時撣下一身的細毛。
冬天的時候,它老愛往小伙伴們的身上跳,蜷縮在暖和的懷里若無其事地睡懶覺。那個有貓在身上睡覺的小伙伴會感到無比地榮幸,那怕手腳凍僵,已經麻木了也會一動不動地端坐,生恐驚醒了大黃貓的鼾睡。
老師提問時,他理直氣壯地坐著回答問題。他答完時,還不忘得瑟,小聲點,別吵醒我懷中的貓。
農戶家屋后也有幾棵李子樹,同學們盼著開花,結果,然后果子慢慢地長大。不時有心急地同學偷偷地摘一個嘗嘗,澀得淚水直往下流。
他還美其名曰:“別急,別急,我先給你們嘗嘗。”老奶奶總是著急地吼著:“別吃,別吃,吃了要生病的。”同學們仍是經不住誘惑,每天在李子樹下徘徊,時不時偷摘一個。
有一天,慈祥的老奶奶生氣地跟老師告狀,說有同學偷了未成熟的李子。和氣的老師一邊跟老奶奶陪不是,一邊揮舞著鐵戒尺,懲戒了幾個帶頭偷李子的同學。
那些天,同學們一邊嘟嚷著:“小氣的老奶奶,就吃了幾個酸李子,至于向老師告狀嗎?”一邊遠遠地避開老奶奶。老奶奶仍是樂呵呵地笑著,若無其事地跟同學拉家常。
上傳中,請稍候…
李子一天天成熟了,滿園子里都能嗅到那酸酸甜甜的味道。
一天,下課后,老師讓同學們幫老奶奶把李子全部摘下來。老奶奶仍是樂呵呵地笑著,“熟了,都熟了,你們隨便吃。”同學們納悶地看看老師,老師笑嘻嘻地說:“以前未成熟,奶奶擔心你們吃了會生病,不準你們摘。現在成熟了,奶奶讓你們隨便吃,你們就敞開吃喲。”
這下同學們可興奮了,歡呼著,爭著搶著,一邊摘,一邊往嘴里送,直到一個個吃得連飽嗝里都是那酸甜的李子味道。
轉眼一年多過去,新的學校已經修好,小星星與同學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個設立在堂屋里的小學。
新的學校是嶄新的幾間土坯房,有窗戶,窗子安了幾根木條,但仍沒有窗框,同學們再也不能從洞里鉆進鉆出。新的學校寬敞明亮,再也聽不到搬桌子拉椅子的聲音,當然再也沒有老奶奶、大黃狗還有那只大黃貓了,最懷念的還是那酸酸甜甜的李子味道。
上傳中,請稍候…
后記:這是一部70年代,8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們的共同記憶,農村的記憶。這也是農村正在消失的記憶。國慶節回老家,感悟很深,路修好了,房子修漂亮了,可是地荒了,人逃離了,甚至出現了無人村。
這是一部10萬字左右的散文小說,書名暫定為《鄉間的小星星》,已全部完稿,從今天開始連載,希望有人能喜歡。
點個喜歡??再走好嗎?讓我們這些靠寫字吃飯的人能堅持下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