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媽媽,這次作業完成的早,我們聊聊天吧!
媽媽:好的。發現你最近常喜歡把手指放進嘴里,是不是快期末考試了,你心里壓力大有點著急啊?
兒子:呀!媽媽,你怎么知道我著急?不愧是學心理學的,連我心里想什么都知道!聽說三年級開始,期末考試成績都會正式記入成績冊,我當然想考一百分啦!
媽媽:上次你說做夢每門功課考一百分,媽媽就想著你是不是太想進步了。最近老師和我說你進步很大,上課積極主動,比以前專心多了。媽媽覺得你有進步已經很棒啦,只要態度端正,盡心努力了,就算沒有考到理想的成績也是一種進步,不一定非得考一百分。學習是有個過程的,我們要堅持有耐心。
兒子:嗯~媽媽,我就是突然覺得,我再不當個認真學習的好學生,我都太對不起人了!
媽媽:哦?對不起誰?
兒子:第一對不起老師;第二對不起爸爸媽媽;第三對不起自己;第四對不起自己的兩條腿!
媽媽:呀!兒子,最近你是真的長大了,進步了很多呢!你能這么思考,就是最大的進步。但你要記住,你學習,不是為了老師,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努力學習不是為別人而學,是為了你自己,為了你每一天的收獲與成長,為了你未來有更多選擇和自由。
凝飛早練晨讀20210108家庭教育學習分享——合格父母的三道關:親子關系、培養習慣、健全人格
一、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和孩子相處,父母必須做到情感上支持,生活上關心,學習上幫助,“三管齊下”。
和孩子溝通,父母應該多一點肯定和鼓勵,少一點諷刺和挖苦;多一點理解與包容,少一點苛責與埋怨。
就像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所說的:
“你是個什么人,你跟孩子關系怎么樣,比你對孩子怎么做要重要得多。”
育兒的本質,是維護好一段親子關系。
只有親子關系中的情感聯結到位了,孩子在未來的學習、生活、社交等方方面面才能得到正向的發展。
二、培養好習慣——是孩子將來成功的關鍵
1.運動的習慣
2.熱愛閱讀的習慣
3.自律的習慣
三、健全的人格——是孩子終身幸福的根基
我們總是在教孩子拼命學習如何成功,如何沖刺成為第一名,卻沒有告訴孩子摔倒了要怎么爬起來,傷口應該怎么處理,生活小事要怎么完成,迷茫的時候如何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
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不應該只有大量知識的灌輸,以成績論優劣,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有健全的人格、溫良的品性和美好的心靈。
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這3個方面去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1.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2.教會孩子樂觀的心態
3.引導孩子樹立夢想和目標
有人說,教育是點燃一把火,而不是灌滿一桶水。
在如今的教育焦慮環境之下,我們總是催促孩子不停的學習,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無限次的拉弓射箭,卻忘記問問孩子真正的夢想是什么。
為人父母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這無可厚非,但是“借來的火,點不亮孩子的心靈”。
只要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才能走得更加寬廣且久遠。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孩子的未來,離不開父母的用心養育和諄諄教誨。
而我們給予孩子的東西,也不該只有分數和名利,更需要愛與智慧、創造與感恩。
多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領會愛的真諦;
多用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多用發展的眼光去健全孩子的人格,讓孩子的內心蓄滿正能量。
因為父母的終極使命,就是培養出一個人格健全、陽光溫暖、能立足于社會之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