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個周,我把十季的《老友記》全都看完了。看到最后,居然還真有點舍不得,意猶未盡、戀戀不舍的感覺呢。
從最初感覺陌生的面孔、不敢茍同的觀點,到后來熟悉親切的面孔、和而不同的觀點,隨著劇情的推進以及時間的流逝,居然慢慢地越來越喜歡這部劇了。
撇開觀念和傳統(tǒng)上的巨大差異不講,只談他們對待朋友和生活的態(tài)度,我覺得他們更積極和樂觀,正是這種積極樂觀讓他們活得更豐富多彩和更是他們自己本來的樣子。
哪怕是最普通的生活,也能創(chuàng)造小小的驚喜,無論碰到什么問題,最后都能以輕松包容的態(tài)度接受,而且這種接受絲毫沒有委曲求全的成分。
1、一生大笑能幾回
雖然《老友記》是一部經(jīng)典美劇,我以前還真沒看過。在一篇講述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造成怎樣影響的文章中,我看到作者以這個片子的六位主角為分析對象,作出了很有說服力的論證,得出了我覺得還挺信服的結(jié)論。
文章寫得非常精彩,這也是最初讓我有興趣去看這部戲的原因。在一季接著一季的看過之后,我漸漸地喜歡上了他們:
瑞秋。從一個嬌滴滴的富家小姐,成長為自信樂觀的時尚職場達(dá)人,并且還做了媽媽。在轉(zhuǎn)變的過程中,難免經(jīng)歷挫敗、掙扎和尷尬,但結(jié)果卻是美好、浪漫和溫馨的。
喬伊。讓人匪夷所思的人,一方面是一個花心大蘿卜,一方面又對朋友重情重義。這樣的人注定要孤獨終老嗎?怪不得,錢德勒和莫妮卡搬家也不忘為他準(zhǔn)備一個房間,怕他老無所依嘛。
菲比。總是能在另外兩個女人喪失理智的爭吵中一聲怒吼、平息戰(zhàn)爭,讓他們回歸到愛的本質(zhì)。她的古怪精靈,最終也為羅斯和瑞秋的愛情長跑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錢德勒。他的幽默你get到了嗎?如果你身邊有這么一個朋友,整天講一些類似的笑話,你是笑呢、還是笑呢、還是笑呢?有人說,因為編劇的疼惜,讓她娶了莫妮卡,本人非常同意這個觀點!
莫妮卡。她要強的性格,不得不說在很大程度上拜她父母所賜。但她偏執(zhí)中不失可愛,充滿對生活專注而精致的熱愛。如果你是一個吃貨,很難不愛上這樣一個精通廚藝、追求完美又任勞任怨的朋友。
羅斯。作為一個熱衷于研究恐龍的科學(xué)家,他在某些方面可能是古怪和無趣的。但他感情細(xì)膩、真誠,把關(guān)愛和理解給了周圍每一個朋友。我尤其喜歡他為彌補菲比童年愛的缺失,為她買自行車、教她騎自行車的那場戲。
岑參在《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中寫道: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有一群這樣的朋友在身邊,吵吵鬧鬧、哭哭笑笑,的確是為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然而,生活除了當(dāng)下的歡笑,也必然要有對未來新的憧憬和規(guī)劃。通往未來的路,總會有說“再見”的時候。
相逢相聚不是為了分別,但分別是為了再次遇到時更好的人和事。“豈能貧賤相看老”?被生活裹挾著向前繼續(xù)成長吧,那是生活賦予我們的責(zé)任,也是生命賜予我們的禮物。
2、相逢一醉是前緣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當(dāng)曲終人散去,生活還在繼續(xù),無論是劇中人還是局外人,皆是如此。
如果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人,你可以想象,在未來的時光中,他們還時常會在那個熟悉的咖啡館里談笑風(fēng)生,他們還會不斷上演各種喜怒皆非的生活片段,他們還會勾著肩搭著背互相整蠱、樂此不疲……
蘇軾在《鵲橋仙·棲息送襯令舉》中寫道: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fēng)雨散、飄然何處。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fēng)雨散、飄然何處。”說到離別,從中國古老的智慧中能汲取到更多觸動人心的文字。古往今來,多少詩句描述過那種或悲壯、或傷感、或豪氣的離別之美,也展現(xiàn)著人類世界中那份美好的感情。
本文開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千古名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描述了多么海闊天空、志向高遠(yuǎn)的分別場景。就算離別,憂傷都淡了,錦繡前程任君馳騁!再舉一些熟悉的例子:
★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李白《送友人》
★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哪一首不是耳熟能詳?
相逢如果是前緣的話,離別時的情愫就是連接前緣與再續(xù)前緣之間的那根線。這種情愫,可以是搞笑的影視劇作品,也可以是唯美悲壯的古典詩詞,殊途同歸而已!
3、君有奇才我不貧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志同道合,是能成為朋友的一個重要因素。古語中還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看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看看你所結(jié)識的朋友,就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鄭板橋在《贈袁枚》中寫道:
晨星斷雁幾文人,錯落江河湖海濱。
抹去春秋自花實,逼來霜雪更枯筠。
女稱絕色鄰夸艷,君有奇才我不貧。
不買明珠買明鏡,愛他光怪事先秦。
“君有奇才我不貧”,如果從志同道合的角度來說,恰恰巧妙的夸獎了自己,有木有?
在如今這個多元化和包容性極強的時代,你有這樣志同道合的二三好友嗎?我們有越來越龐大的朋友圈,有越來越便捷的交通工具,所有工具上的便利和快捷有沒有真的加深人與人的友誼?還是只在寬度的維度里浮于表面、夸大了自己征戰(zhàn)的疆域?
還不如靜下心來看看古人緩慢而深厚的友誼。古人的友誼,以時間的久遠(yuǎn)和空間的悠遠(yuǎn)取勝,那應(yīng)該就是李白所說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深度吧!
或者,你也可以在《老友記》跨越十年的光陰故事中,尋找一下“君有奇才我不貧”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真正的友誼,流淌著理解、付出、信任、真誠、祝福、關(guān)愛……如汩汩暖流,匯聚到歲月的長河,溫暖一路成長的人生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