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發達國家,一直比較重視職業生涯的設計,許多國家的學校教育中就有職業設計輔導這一課程。在美國,孩子們上八年級(高中)時就要請專家給孩子們做職業興趣分析。十幾歲的孩子職業興趣并沒有定型,但通過職業日、職業實踐活動,可以根據其暴露出來的特征進行有效引導,達到以興趣定職業的目的。相比之下,我國高中生在懵懂之時被分為文科生和理科生,上大學選專業也很少考慮到其職業興趣和能力傾向及性格特征。由于缺乏引導,大學生對職業規劃普遍不重視,有人對北京人文經濟類綜合重點大學的在校學生調查表明:62%的大學生對自己將來發展、工作、職業生涯沒有規劃,33%大學生不明確,只有5%大學生有明確的設計。事實表明,無目的、無規劃的盲目培養,將影響一個人的就業及長遠發展。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有與工作相聯系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愿望等的連續性經歷的過程。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對自己一生職業發展道路的設想和規劃,它包括選擇什么職業,以及在什么區域和什么組織從事這種職業,還包括在這個職位系統中擔任什么職務等內容。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個人的職業發展有一個方向,從而努力地圍繞這個方向,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目標。按照舒伯的生涯階段理論,人的職業生涯分為成長階段、探索階段、建立階段、保持階段和隱退階段。那么個體如何在各個不同的階段規劃職業生涯,確定目標、設計職業路線并實現職業規劃呢?
一、確立人生的目標
確立人生的目標首先要認識自我。要回答好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想要什么?認識自我是確定人生目標的起點,在這個過程中要認清自已對于人生成功的定義是什么?從而確定人生的價值觀,也就是這一生要為之實現的志向和目標。第二個問題是你想從職業中獲取什么?這個問題能夠幫助我們確定職業動機的優先次序,例如從物質報酬、權力、穩定性、自主、專精、多樣性、創意、休閑、奉獻、冒險等等要素中,我們要按照內在需求,依重要程度排出次序,找出對于未來從事的職業最看重的核心,確定職業能夠帶來的物質和精神回報。第三點,你想從事哪一類職業?這個問題需要我們確定興趣偏好的組合。根據約翰·霍蘭德(John Holland)教授提出的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職業興趣理論,人的人格類型、興趣與職業密切相關,興趣是人們活動的巨大動力,凡是具有職業興趣的職業,都可以提高人們的積極性,促使人們積極地從事該職業,成功的概率也會增加,且職業興趣與人格之間存在很高的相關性。Holland認為人格可分為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常規型六種類型。一個人想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和他的人格、興趣、氣質、能力等有緊密的聯系,將職業與以上四種特征進行吻合,將有助于個人取得職業上的成功,相反則可能導致時間和精力的無效浪費。因此,確定適合自身特征的職業,將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二、自我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對自己個人的優勢、劣勢以及外部環境和形勢進行診斷和分析,對各種機會進行評估,選出最佳方案的一種評估方法。首先要了解自已的優勢是什么?對優勢的分析要圍繞著“曾經做過什么?學過什么?成功的經歷是什么?”三個方面來進行系統的分析,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狀況,尤其對于個人的成功的經歷進行深入的剖析,以此推斷未來的工作方向與機會,這也是職業規劃的有力支撐。卡耐基曾說“人性的弱點并不可怕,關鍵要有正確的認識,認真對待,盡量尋找彌補、克服的辦法,使自我趨于完善”。在劣勢分析中要找出自已性格中的弱點、經歷或經驗中欠缺的地方以及知識或技能方面的不足進行客觀的評價,并且善于通過分析找到改進和完善的辦法,以克服因此而帶來的種種不利。對于劣勢的分析有助于個體能夠完整地認識自我,一分為二、客觀公正地看待自已與職業的關系。對于機會和威脅的分析則要立足于社會環境和所選擇的職業所處的行業環境,分析社會發展趨勢對職業的影響以及職位在社會中的定位,認清當前所處行業的發展狀況和職業的發展前景,預測未來社會發展趨勢以及潛在的變化對職業的影響,認識到自已選擇的職業在社會專業化分工中所處的地位和價值,進一步形成準確的判斷。通過自我SWOT分析,解決了個體對自我的認知和自我定位的問題,同時幫助個體了解社會對自身的需求,為選擇職業打好基礎。
三、選擇職業
中國有句古話“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充分說明了選擇職業對人的重要性,其實在當前男女平等的社會環境中,女性同樣面臨著職業選擇的問題。談到職業的選擇就要說到職業錨。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施恩教授認為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為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著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了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占主要地位的職業錨。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正如“職業錨”這一名詞中“錨”的含義一樣,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經過大量的專門研究,目前主要形成了技術/職能型職業錨、管理型職業錨、創業型職業錨、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安全/穩定職業錨、服務型職業錨、生活型職業錨、挑戰型職業錨。每個人根據對自我的認識以及所具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及經歷來確定職業錨。比如有些人表現出成為管理人員的強烈動機,他們的職業經歷使得他們相信自己具備被提升到那些一般管理性職位上去所需要的各種必要能力以及相關的價值傾向,他們會選擇做管理工作。而選擇穩定型職業錨的人更希望從事能夠提供有保障的工作、體面的收入以及可靠的未來生活等條件的職業。
四、確定職業路線
在職業確定后,還須要考慮向哪一路線發展。例如確定要做職能管理者,那是走財務管理的路線,還是向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發展?是走專業技術研究,還是向業務方面發展?發展路線不同,對人的要求也不同。因為,即使同一職業,也有不同的崗位,有的人適合行政,在管理方面大顯身手,成為一名卓越的管理人才;有的人適合研究,在某一領域有所突破,成為一名著名的專家;有的人適合搞經營,在商海屢建功勛,成為一名經營人才。如果一個人不具有管理方面的技能,卻選擇了行政管理路線,這個人就很難成就事業。
職業生涯分析過程:
如何選擇職業路線呢?職業路線的確定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選擇,一個是從個人的價值觀、理想、成就動機、興趣構成的個人的職業目標分析,一個是從個人所具有的智能、技能、特長能力等因素組成的個人與他人的優劣勢比較分析,同時要從現實可行性的角度衡量,通過評估外部環境,從所處的組織環境、社會狀況等方面來確定職業生涯的路線,最終綜合目標取向、能力取向、機會取向三個方面的因素確定具體的職業生涯路線。
五、設定職業生涯的目標
職業規劃按照時間的長短分為人生規劃、長期規劃、中期規劃、短期規劃。在不同的階段需要設定不同的職業目標。人生規劃是整個職業生涯的規劃,時間大概約40年左右,設定整個人生的發展目標,例如規劃成為一個在所從事的專業領域中資深專家或者規劃通過一生的奮斗和努力,最終成為一名政治家等等;長期規劃是指5—10年的規劃,主要設定較長遠的目標,例如規劃30歲時成為一家大型公司的部門經理,規劃40歲時創辦一所自已的小公司等等。中期規劃一般為2~5年內的目標與任務。例如規劃到不同業務部門做經理,規劃從大型公司部門經理到提升至副總經理等等;短期規劃是2年以內的規劃,主要是確定近期目標,規劃近期完成的任務。如對專業知識的學習,2年內掌握哪些業務知識,取得從事專業的資格認證或者獲得MBA教育經歷及學位等。在確定職業目標的過程中,要注意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對接,人生規劃就是長期、中期、短期目標的分解,通過規劃各個不同階段的目標,整合好時間及各類資源,避免出現走彎路的現象,善用巧勁,合理布局。
通過對職業目標的設定,明確個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所要達成的任務和目標,提高職業規劃的可行性。
我們必須要有明確的職業規劃,這樣才能有目標有方向的前進,你時常反省自己不知道要干什么,也不知道對錯,正是因為你沒有好好規劃人生。最近讀《懺悔錄》的確發現自己的一些問題,目標還是不明確,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所以就去看了一些職業規劃方面的知識,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