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星期天去開了五個小時的幼兒園新生家長會,半夜醒來,總像有個事沒干似的。沒錯,這家長會是激發了一些“情結”。
? ? ? ? ? 從幼兒園里回來時,很開心。現在的幼兒教育愈發精細了,生動有趣的課堂,有偌大的操場保證每天戶外活動時間,有各式各樣的區角游戲,還有亮眼的藝術教育和幼兒心理課程。家長會當天還請了頗具名聲的心理學博士來進行家長教育。回到家,我繪聲繪色得描繪著我在幼兒園的見聞。寶爸突然說了一句,你別說了,說的我都想去上幼兒園了。是呀,我和寶爸都羨慕現在的小孩子可以有這么豐富的幼兒園生活。
? ? ? 不過睡夢中,喚醒我的可不是這個。我想到的是小時候,媽媽把我留在鄉下爺爺家,我每天都瘋在田間地頭,曬成一個小黑人,到現在都沒變回來。為了上小學,爸爸把我抓回來,一年時間上完了幼兒園,從小班跳過中班然后直接上了大班。而且,這幼兒園小到,從小班到大班的孩子都在一個大教室里,一個老師輪流給所有的孩子上課。不過,似乎這樣也絲毫沒有影響我的學業生涯,算不得一個學霸,但一路下來成績還是不錯的。
? ? ? 雖然我的童年沒有A級的餐廳,沒有老師教我做玩具,沒有大滑梯,沒有心理課……可是,我有牛、羊、雞、鴨,我有現擠的羊奶和牛奶,我有菜園里采下來就能吃的蔬菜和草莓,我有山上的野花和閃閃發光的石頭,我有河里的小魚和蝌蚪,還有不讓我干我非要干的農活…….那時候,大自然就賦予了孩子自己創造快樂的能力。
? ? ? ? 還記得端午節,媽媽會帶著我拿著小手帕去河邊的草葉上采集露水擦臉,說是夏天身上就不長痱子了,這叫“拉露”。七夕,小姨會做niangniang,一種用布和麥稈串起來的“項鏈”,還有“巧花”(一種面食)串……夏天,會在河邊玩水,晚上睡在平房頂上看滿天的繁星,聽爺爺講那古老的故事,比如楊七郎萬箭穿心(不知道為何,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北方的冬天可以把腳趾凍壞,可是我可以打雪仗,在白花花滑溜溜的山坡上滑來滑去,晚上躺在被窩里爺爺給給我出那古老的數學題和謎語,“雞和兔共有100只,雞的腳比兔的多80只,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一物有角只八個,平時只愛在床上坐”……那些“古老”的東西經歷多少年,回憶起來依然有一種溫暖的力量。
? ? ? ? 時代變了,講這些給孩子們聽,就像聽故事一樣,可這就是媽媽的童年啊。現在,學校努力去彌補城市中缺少的一切,努力創造機會讓孩子接觸大自然,開發課程讓孩子們了解傳統節日,用各種課程和活動去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這就是這一代的成長方式。
? ? ? ? 沒有誰比誰更幸福。
? ? ? ? 時代瞬息萬變,孩子的童年和教育不可能不變。值得反思的是,這其中應該變的是什么?不變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