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說:老伴老伴,老來相伴。我遇到過很多大爺大媽攜手在公園里遛彎,也見過很多大爺大媽獨自在敬老院里等待投喂。年少時渴望轟轟烈烈的愛情,年老時則期盼彼此相依的陪伴。有的人可能因為離婚后感到孤獨,想找個人搭伙過日子;有的人則可能因為變故,導致喪偶,生活不習慣,想找個枕邊人。不論什么原因,能找個陪伴到老的人都不容易。
今年六十五歲的趙大爺,是一位很注重自己身體健康的人。每天早起跑步、公園里健身、保溫杯不離手,日常研究食譜,調配保健茶,凡是關于養生的話題,他都會很留心。雖然每月只有四千元養老金,但他卻把這四千元都分配的很合理,讓生活更有質量。
趙大爺之所以沒有老伴兒,主要還是因為和前妻的生活方式不合,看不慣前妻的一些不良習慣。但離了婚后,趙大爺頓感獨居生活的寂寞,所以他打算另謀出路,重新找一個。趙大爺對另一半的要求,不算太嚴苛:合眼緣,有社保,能聊得來,不在乎對方養老金的多少。
經人介紹,趙大爺認識了李阿姨。李阿姨今年六十二歲,是一個普通的老太太,日常生活比較儉樸。每月養老金只有一千多塊錢,所以她的消費力不高,蔬菜水果都是撿便宜的買,也不會經常買新鞋、新衣服,甚至有的衣服破了,還要補起來繼續穿。李阿姨的老伴兒過世的早,但是在世的時候,兩個人很恩愛。老伴兒走后,李阿姨一個人住,害怕自己會因為身體原因在家跌倒,也沒有人會發現,所以想找個人,互相照顧。
趙大爺和李阿姨見面后,對彼此都很滿意。兩個人都是會過日子的那種,生活上也很檢點,算是一拍即合了。可談論到錢的時候,兩個人產生了分歧。李阿姨說:兩個人在一起生活,自己會負責洗衣、做飯等家務活,但生活費要全部由趙大爺承擔。李阿姨認為自己平時省吃儉用的,也不會亂花錢,趙大爺應該要給自己一些零花錢,平時買菜做飯用。給多給少的沒有什么關系,主要是有這個態度,就算是找個保姆,不也要給工資嗎?
趙大爺對于李阿姨的想法,很不認可。他覺得一旦決定了要一起生活,錢就應該放在一起花。自己都沒嫌棄她養老金少,她還要提這么過分的要求。趙大爺認為李阿姨的這一番話一點都沒有誠意。李阿姨解釋道,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可以像自己所說的那樣做,等后面如果相處的比較和諧,則可以把錢放在一起花。聽了李阿姨的解釋,趙大爺仍然不認同她的提議。
有的人覺得李阿姨的想法沒毛病,剛開始在一起,有一點戒備之心,這是人之常情。況且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一個男人連另一半都不愿意養活,那單還找什么老伴兒呢?李阿姨還不如去當保姆了,工資高,還有人聊天。也有的人覺得趙大爺是誠心想找個老伴兒一起生活的,而不是像李阿姨一樣動機不純,想找個長期飯票,靠別人養活。再婚的人一味地計較經濟,而忽視情感,到頭來還是會分開。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半路夫妻是賊。當時看的時候不理解,現在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樣。半路走到一起的兩個人,即便是因為愛情走到一起,也不會像白紙一樣單純,會無條件去相信彼此。更何況是老年人呢?他們大部分的再婚都是在沒有感情基礎上,只想找個搭伙過日子的人。可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又能維持多久呢?
再婚是危險的,各打各的小算盤,能相扶到老的極少。你認為趙大爺和李阿姨會在一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