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于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爭議也很多。以下案例是關于我們管教孩子方法的問題。
背景:男孩,名家迎,2歲,隨打工的父母在深圳生活,由老家來的親人在照顧。父母周一到周五都是早出晚歸。
情景:一天好朋友好同學來家里做客,孩子在一邊玩耍,搬凳子搭火車,學開汽車,在沙發上爬上爬下,扔玩具,敲敲打打等等,一刻不停的樣子,咿呀咿呀說話介紹自己的所作所為。我在傍邊做飯炒菜。這時他把一個玩具(喇叭)敲碎了,當時他就拿起一片碎的塑料塊,好像是說壞了,我在一旁就說小心點。這時我同學就問,這樣打壞東西,你們也不罵他?!很驚訝的樣子。我就說,他的東西壞了,他都沒哭,我們就沒必要罵他了,再說我們也不知道孩子是有意還是無意敲壞的。接著孩子過來看我做飯,看見灶臺上有一籃子青菜,就伸手夠,嘴里還說著菜菜。接下來就出現打翻半藍菜的情形。我當時就說: 家迎,這樣不對,你不可以這樣,危險。以后不能這樣做,知不知道?孩子當時有點委屈狀,并答道:知道。這時同學說:還不打孩子??是我早打了,你們就是太寵愛了。
?接著他跟我們講教育,應該如何教……經過討論,雖然平時我們也會打孩子,但也覺得我們對孩子太過于寵了,同學說的嚴父出孝子,也不是沒有道理。
思考一:一些事情孩子初犯的時候,是不是就要懲罰?只講道理,2歲大的孩子真聽得懂嗎?
思考二:我們的這種教育方式會不會導致孩子今后缺乏規矩?或者說孩子今后對做錯事需要承擔后果沒有什么概念。
思考三:我們使用“溺、寵”愛的方式對男孩子進行教育,是不是不太合適?男孩子的教育更需要偏向嚴管和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