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自由書寫后,我一直處于忙碌的狀態,忙于生活,忠于理想.
在那個晴空萬里的下午,歷經周折如愿以償的來到電影院,看了這部如今備受關注,銘心刻骨的愛情劇——春嬌救志明.
春嬌與志明,生活中典型的我們.
生活里的我們,執著中帶著矯情,成熟中帶著孩子氣.
一切的來源:是一種渴望與需求.
渴望擁有猶如劇中余春嬌與張志明的那份情懷,需求一個愿意陪著自己成長的人.
只是我們永遠不能夠成為劇中的余春嬌與張志明,分分合合最終還能走到一起.
多年前,在我沒有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不太能夠明白余春嬌與張志明之間的那份情感.
多年后,再一次觀看這部影響很多人的愛情劇,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有人說:你永遠不長大,沒有人會愿意一直等你.
曾經我和很多人一樣,感同身受的覺得張志明就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余春嬌說:她無數次問自己,張志明為她做過些什么,可她想不出來.
這一句話,自始至終都在我心里徘徊.
因為在某些時刻,我曾和余春嬌一樣無數次的問過自己,如今愛著的這個人到底為自己做了些什么?劇中有一段關于他們旅游中的小插曲:地震中,極為害怕的余春嬌,任由張志明怎么喊她,依然蹲在門口旁哭,無奈下的張志明選擇一個人躲在桌底下.這個場景過后,余春嬌對張志明說:你永遠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自己.我想我大概能夠明白余春嬌說這句話后的感受:它是一種被丟下的無助,也是一種無形中的失望.生活里太多的時候我們和余春嬌一樣,需要的不是一種該有的理智,而是不論危險與否始終不離不棄的狀態吧.但我更傾向于張志明,因為他從未想過拋下,只是選擇了更為理智的做法,雖然這種做法無法在許多人眼中得到諒解.
在最危險的時候,腦子里第一個出現的人便是自己最為重要的.
按著劇本里說的這句話,我假設過很多次,最終無法得到答案.
因為生活就好像喪失了各種可能性,已沒辦法過多的去想象與假設.
也因為如今的我們并沒有面對著所謂的危機與死亡.
生活里,我們始終沒辦法像春嬌與志明一樣暢所欲言的數落著對方的缺點,訴說出自己所有的不痛快,不敢 ,不愿去表達內心最為真實的想法.然而我們同樣缺失了那份愿意去改變與包容的心.我們常為自己在找這樣一個借口:我就是這樣,我本應該是這樣,如果我變了就不再是我自己了.我們常常信誓旦旦的說:我愛的就是這樣的你,不需要改變.可是無數次卻因為對方某個點沒有達到自己內心所需求而疑慮與不爽.當內心需求被無限放大的時候,那種可怕的比較,不合適,不夠愛就會占滿整個心房.無力的說服便讓自己淪陷在凌亂的深淵中無可自拔.
曾經有人問我:如果分手后,心里依然有對方,你會不會選擇給彼此一個機會?
我說:不會吧,因為不想, 不愿自己再一次受傷.
有時候的我再想:為何心存不甘卻又不敢再一次給彼此一個機會?
有時候的我再問:為何會有如此多的顧慮與自尋煩惱?
其實往往是因為自己內心太過于復雜,是自己揪著那一點點不足而凌亂不安.
更因為太多的時候,我們選擇放棄,是因為害怕,害怕被先丟下的是自己.
余春嬌說:我原本真的想找個和你完全不一樣的男人,
? ? ? ? ? ? ? ? ?但不知不覺中,我變得和你一模一樣.
? ? ? ? ? ? ? ? ?我被你影響到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被你影響了.
? ? ? ? ? ? ? ? ?我很努力去擺脫張志明,最后我發現,我成了另一個張志明.
其實兩個人在一起相處真的很難,因為我們不是克隆者,有著獨立的思想,不同的愛好.
一段無奈卻又隱藏幸福的話語,告訴著我們這樣一個事實.
當你真的愛一個人的時候,你已不知不覺的做出了改變,接受著ta所有的好與不好.
有些事情不用在一個晚上做完,我們又不趕時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此浪漫而又溫暖的話.
我喜歡,喜歡余春嬌的敢言,張志明的后知后覺.
每一次的分開 和好 和好 分開,即使他們生活里出現了另一個人,卻從未放棄過彼此.
因為他們簡單,簡單得只要心里有彼此,便會義無反顧的在一起.
因為他們勇敢,哪怕結局并不美好,卻依然不想錯過.
一切好與不好的結局都沒關系,只因不留遺憾,不愿錯過的事實.
在這一刻我想說:這一生,只愿能夠傾盡所有的同時依然能夠細水長流的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