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發(fā)生了什么:就是自己晚上玩手機,孩子們都休息了,我終于有自己的時間了。刷了一會兒手機后,告訴自己看完這一個就睡覺。不一會兒,又看了一個,一個又一個,不知不覺在手機上刷了一個多小時。
腦袋中自責的想法:唉,我怎么這么不自律?連看手機的時間都控制不了。這樣對身體也不好,眼睛會疼,頸椎疼,你非要等身體出了大問題,才能醒悟嗎?
同理現(xiàn)在的“自己”:生而為人,大體一致,需要吃喝拉撒,親密關系,心理安全,高效工作,快樂玩耍,不是我們的需要不應該有,而是滿足需要的方式方法有優(yōu)化空間。在當時那樣的資源條件下,我們已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出了努力范圍內的最優(yōu)選擇。
“寬恕”過去的“自己”:我有時候是壓力大,想用看手機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只有看手機的時候才能忘卻自己的煩惱。其次,我渴望一些獨立的空間,當孩子和家人都睡覺后,才能真正感覺到此刻的時間是屬于自己的。
提出請求(向自己):1.擁抱一下當下和過去的自己。2.我應該有更好的方式與自己獨立相處。比如把孩子交給爸爸,自己出去走兩圈。3.在看手機的時候先給自己定時,時間到了就選擇睡覺。最多往后再推十分鐘。我想隨著自己的思考,慢慢的行動起來,會有更多好的方法。期待更好的自己!
------
不論當時做了什么,都是在滿足我的需要,我可以寬恕自己~他的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