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們哪兒有機會傾聽別人的煩惱,也沒人會想找我們咨詢,恐怕一輩子都不會有。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這是幾個普通人對于普通生活的心中所想。幸平、敦也和翔太,他們在生活中只是一個下三濫的、為人所不齒的小偷,人們投給他們的目光永遠是厭憎與鄙視。并且,現實中的人都行色匆匆,又有誰會花那些時間將自己的煩惱寫成一封信拿去咨詢幾個人人喊打的小偷?現在的人有煩惱才是正常的,沒有,怎會?所以,在急切的逃亡過程中有這么一個讓別人寫信請求自己解決煩惱的機會,對他們來說是多么的難得!
這些咨詢信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也讓他們體會到自己對他人的重要性,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對他們這種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是一種怎樣的誘惑?我想沒有人可以抗拒這種誘惑。所以,他們選擇留下,留下來繼續回信解決來信人的煩惱,貪婪的抓住這次機會。每個人都有想要實現和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欲望,無論是圣人還是罪犯,是處于穩定還是在逃亡。
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的咨詢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逐漸流失。證據就是,這樣的人也一定會來拿回信。他會來查看牛奶箱。因為他很想知道,浪矢爺爺會怎樣回復自己的信。你想想看,就算是瞎編的煩惱,要一口氣想出三十個也不簡單。既然費了那么多心思,怎么可能不想知道答案?所以我不但要寫回信,而且要好好思考后再寫。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
心聲是人們心底的渴望,任何一個人都有,或大或小,或神圣或自私 ,只是大多數人都不敢也不愿將之示眾。
可浪矢雜貨店卻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在這里,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的心事寫給浪矢爺爺看,而浪矢爺爺也會認真地給出答復。也許有人把浪矢爺爺做的事——給別人解決煩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這些心里有了破洞的人就懷著最大的惡意來小心翼翼地將自己的心聲用信寫出,并寄給浪矢雜貨店,可又在某個角落暗暗地期待著回信來填補那個內心的破洞。
我們心中都已經有了一個破洞,而且我們的心聲正從那個破洞中流失,但是值得慶幸的是,解憂雜貨店里的那個浪矢爺爺正在用一封封回信,一顆真誠樸實的心來慢慢填補那個破洞。結果也是可喜的——那些或騷擾或惡作劇的信不見了,說明內心的破洞正在慢慢被填補,感受并且體會那些破洞被填補的人,我們自己內心的破洞又何嘗沒有被填補呢?
關于家人,我的基本看法是:除了積極向上的旅行,家人應該盡可能在一起。因為反感、厭倦等理由而離開,不是家人應有的姿態。
家人,之所以稱為家人,就是要住在一個家里才叫做家人。在百里之外,就算天天打電話、聊視頻又能怎樣?溫暖的時刻只有那短暫的一瞬,掛斷之后,我們的家人只能靠著手機電腦上的余溫來慰藉心靈的冰冷;余下的時間,我們的家人只能對著空蕩的“家”來想象他們的家人在家時候的樣子。
所以,家人住在一個家里才有家人應有的樣子。家人之間有種很神奇的血緣關系,讓我們與家人有一個紐帶將我們緊緊地連在一起。我們回了家,我們的家人才會認為家有了家的感覺。
浩介覺得自己就像一條混進大海里的小魚。世界上竟然有這么繁華的所在,有人在這樣的地方謳歌人生。然而這是與他無緣的世界,他只能生活在細窄幽暗的小河里。而且從明天起,只能躲在不見天日的河底——
他低下了頭,離開了那里。那是不屬于他的地方。
人與人天生就是不一樣的,有人生來就是在繁華都市里舞蹈,而有的人,則是在陰暗角落里瑟縮。
浩介的未來是迷茫的,本來富裕安定的家就要消失,一家人就要開始無定期的逃亡生活,而讓他更受打擊的是,最喜歡的偶像也要解散了。他這次去看電影是為了他們解散的真相,也是為了與過去告別,為了祭奠那逐漸遠離他的過去。那天不小心誤入繁華之后,浩介的生活也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浩介悲觀地看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來,所以,他的眼睛已經蒙上了一層黑色的布,看什么都是黑色的,也認為自己的生活是漆黑的河底。最后他的結局也如他心中所想一樣,是悲觀而無望的……
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并不需要什么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后才編造出的借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系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系早已破裂。
情義是相互的,它就像一座高高的橋拱,需要兩端的橋墩來將之相連,想通,缺了哪一個,橋兩端的人都不能到達橋對面。而橋墩就是想過橋的人維護那座橋的那顆真心。不要用種種理由來為自己辯解,為這“情斷義絕”來掩飾。有時候,“情斷義絕”,不在于距離的遙遠,而在于相識的無言。
我就不用說了,你爸爸也是一切為你著想,只要能讓你幸福,他什么都愿意做,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真的是這么想的。
這是在準備趁夜潛逃前,母親紀美子對浩介的真切告白,+ ,也預示著后來他們的悲劇結局。父母對小浩介的愛太深太重,以至于那時的小浩介不懂,也拒絕接受,這也是他的悲哀。而這在小浩介心里,在他以后的生命里,深深地劃下一道名為“悔恨”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