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我正敲打著鍵盤學習著怎樣跟‘你’好好地聊天。是的,聊天。怎么聊?聊聊我自己吧。文采不高,希望你有足夠的耐心讀下去。
自信是好事,別太盲目
自信當然是件好事,這毋庸置疑。
從小學到現在,周圍的環境,人群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對我們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做人要自信。
自信為何?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要想別人給與你信任,你首先要信任自己。我正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拿得出手’些,期望能配得上那份來之不易的自我信任。
即便是現在我也經常會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智商,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有段時間我會去質疑自己的存在意義。與外界交流接觸的越多,越發現自己的無知淺薄。感覺到其中的錯綜復雜,夾縫中尋求生存的我也愈發顯得卑微。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不玩游戲,也不考研,很少外出也不參加任何活動。但他也有自信的一刻。
我最大的愛好是去跑步。晚上沒有其他事情的話就會出現在操場的一角。拉拉筋,熱熱身體, 之后便進入正題。戴著耳機身體跟著節奏一起律動,那是一種很自由的感覺。什么都不考慮,什么都不用在乎,就是不停的跑。累了也就不跑了,繼續留在操場,玩手機,看空間,很隨意的在里面發評論,給好久不見的朋友打電話,聊開心的事,大聲笑,大聲地開玩笑。在那個時候,我很坦然,一切的一切都是必然經歷的,所以我很自然。那是一種好似暴風雨的洗禮后的平靜從容。我很清楚那就是我的圣地。
自信從來都不盲目!
大學的前兩年我是以一種看似高傲實則很二逼的姿態走過來的。社團有很多,我當初也填了好幾份報名表,卻都沒有進去,因為有面試。我是不看好評審桌上坐的那些學長學姐的。也沒多想,那個位置在我的印象中是很嚴肅的,起碼得是老師吧。一個小小的社團,也能如此裝逼,我不以為然的想著。帶著這樣的想法去面試,結果不用說,肯定進不了。不過就是面對這樣一個自己認為‘不過如此’的社團的面試應答,我沮喪的發現我并沒什么拿的出手的‘特長’。而更讓我心煩的是那些學長學姐評頭論足的低聲交談。有什么了不起的,哼!這樣的心態讓我內心很煩躁。按耐住離開的沖動,聽完學姐的講話,我趕緊撤了出來。事后回想越想越心煩,于是干脆不再去想。讀了這么多年的書熬到大學可不是來聽你們在這里說教的!漫無目的的走開,抱著“此處不留我自有留我處”的想法繼續去晃晃蕩蕩。
所幸,吉他部收留了我,只是進去之后我并未有什么改變,很少與其他人交談,即便是在有限的交流中也是容易引起尷尬冷場的存在。時間一長,思想僵化與心理偏執的問題便暴露了出來。我成了‘不合群’的存在,而那時我對吉他的熱情也逐漸消耗殆盡,于是我退了部。唯一一個還算喜歡的吉他也就慢慢地扔了下來。
現在再仔細想想, 那個時候我確實有些夜郎自大,但更多的是對大學隨之而來的新鮮事物的茫然,不知所措。
假的就是假的,再怎么偽裝也掩飾不了內心的那股子脆弱。
別太自信,現在的‘你’還很糟糕
讀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文章里的我的形象挺成功,挺正能量的?不得不說,你想多了。
大學里面成績已經不太重要了(除非你掛科),但若是這個人基本門門都是在及格線上掙扎,還經常掛科的話,我想你大概也不會有什么太好的印象。除了專業課程之外,圖書館大概就是最重要的地方了,只可惜從開學到現在去圖書館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更別說大一大二。能說得過去的是我一直保留著的跑步的習慣,這也算是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標簽’了。
寫作最近剛剛起步,每寫一篇文字都要思考更多的時間才擠牙膏似的擠出來一點,然后繼續想。我總覺得我寫一篇文章的速度會比別人慢很多,因為我暫時還沒有我的‘文字儲備’,這是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慢慢積累的。所以別太高估我,會失望的。
看吧,現實和你想象的還是有差距的。寫到這也提醒了我。關于寫作我還只是個學徒,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
所以,慢慢寫吧。我還沒有可以‘囂張’的資本。
趁著還有大把時間,給自己點動力,一切總會好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