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不記小人過,宰相肚里能撐船”想必大家都聽過,但是這句諺語來源于王安石一則綠帽趣事,知道的人就不是那么多了。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老牛吃嫩草,續娶了一個小妾喚作姣娘。
那姣娘年方二九,出身名門,長得那叫一個美,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而且小娘子還倍兒有才,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婚后,王大宰相也不知道對發妻難忘,還是對姣娘提不起興(性)趣,整天忙于朝中之事,經常不回家,讓正值妙齡的姣娘獨居空房。
長夜漫漫,姣娘無心睡眠,寂寞難耐,便與府里的一個年輕仆人,天雷勾地火,日久生私情,結結實實地給王安石戴了一頂綠帽。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這事很快就傳到了王安石那兒,王安石面色一黑,心里一千頭草泥馬奔過。堂堂一個宰相,女人竟然在眼皮子底下被仆人睡了,這一張老臉往哪兒擱啊?必須捉住這對奸夫淫婦浸豬籠。
但是,捉奸也是講計策的。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日子,王安石謊稱上朝,卻悄然藏在家中。
入夜,他在姣娘臥室外竊聽,果然,聽到了嬌滴滴的呻吟聲和與啪啪啪的聲音。他氣得火冒三丈,恨不得馬上砸門捉奸,但是,在這節骨眼上,王安石突然冷靜下來。
他轉念一想,自己可是當朝堂堂宰相,為了一個小妾如此動怒,著實犯不上。他把這口氣咽了回去,轉身走了。不料,一不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樹,一抬頭,見樹上有個老鴰窩。
王安石靈機一動,隨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鴰窩幾下,老鴰驚叫而飛,屋里的仆人聞聲,魂兒都嚇掉了,慌忙跳后窗逃走了。事后,王安石一直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一晃兒到了中秋節,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賞月。酒過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詩一首:
日出東來還轉東,
烏鴉不叫竹竿捅。
鮮花摟著棉蠶睡,
撇下干姜門外聽。
心細如發的才女姣娘,不用細講,已品出這首詩的寓意,知道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爺知道了,想到這兒,小娘子恨不得找個地縫兒鉆進去。
可她靈機一動,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詩:
日出東來轉正南,
你說這話夠一年。
大人莫見小人怪,
宰相肚里能撐船。
王安石細細一想,自己年已花甲,海棠有心,梨花無力。姣娘正值青春年少,偷情之事不能全然怪她,還是兩全其美,成全他們吧!
過了中秋節,王安石贈給姣娘白銀千兩,讓她跟那個仆人成親,一起生活,遠離他鄉。
這件事很快傳遍了大街小巷。,人們對王安石的“忍”字當頭,寬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句話也就成了寬宏大量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