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今日頭條上,收到別人邀請我回答“讀哪些書可以讓人做到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的問題,思緒了許久,終于有了答案。路遙的《人生》立馬浮現在腦海里。
? ?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出于宋·蘇洵《心術》:“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形容沉著鎮靜,遇事不慌。
? ? ? 想要真正的去了解一本書,前提必須清楚,明白的了解作者的整個寫作歷程,只有了解了創作人的身世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讀他的文章時才會有很強的代入感。
? ? ? 關于路遙,我們的印象都好像停留在上世紀他的一部百萬巨著《平凡的世界》(1991),從而讓他名聲大噪,書的影響在當時可謂家喻戶曉,也因此榮獲矛盾文學獎。殊不知在他完成這篇長篇小說之前,時光往回倒9年。
? ? ? 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描寫一個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經歷,引起很大反響,獲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改編成同名電影后,獲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轟動全國。《在困難的日子里》獲1982年《當代》文學中長篇小說獎,同年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人生》發表之后, 路遙又接連寫作了發表了《在困難的日子里》、《黃葉在秋風中飄落》、《你怎么也想不到》等中篇小說。
? ? ? ? 但不幸的是,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路遙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并獲評鼓舞億萬農村青年投身改革開放的優秀作家。
? ? ? ? 視線拉回問題本身,個人覺得路遙的《人生》有這種讓人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力量。記得是在2018年放假前后的華東交通大學,去找我同學的時候,剛好碰到他們學校有書展,熱愛書籍的我,自然而然就往前去了,繞了幾圈,終于一本《人生》映入眼簾。因為之前有了解過本書的作者——路遙。
? ? ? 所以更有欲望去看他另外的文字。他的文字從當時那個時代著眼,寫透了諸多社會現實的原像。從開始看這本書要完全看完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這并不是說我看書沒有規劃,而是這本書的內容,及它深遠的涵義值得我們花費更多時間去品味。
? ? ? 小說以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 ? ? ? 書中的高加林是作者花了很多筆墨去描寫的,同時也是作者著力塑造的復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同時具有辛勤、樸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并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復雜的性格特征。
? ? ? ? 最后談到路遙,因為他出生于陜西。讓我聯想到陜西的文學大家柳青,陳忠實,賈平凹,在中國文壇,可能很多讀者發現一個現象,陜北文學經久不衰,很多人稱為文學陜軍。在文學陜軍中,陜西作家柳青被認為文學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創業史也讓很多的文學青年走上了創作之路,其中路遙就非常的推崇柳青。
? ? ? 從某種程度上說,柳青是路遙的人生導師,也是路遙在文學路上的引路人。在陜西文學中,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被稱為陜西三大家,而柳青作為前輩,他的光環雖然漸漸暗淡,可是在文學成就方面,柳青的文學創作影響力甚廣。
? ? ? ? 他自成一派的“柳青體”為后來的陜西作家提供了很好的文學養料。滋養著陜秦大地。他本人,與趙樹理,周立波,孫犁共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桿鐵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