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叮鈴鈴。”我順手拿起電話,又是老陳打過來的。便放下正在做的事,興高采烈地和他聊起來。老陳告訴我說他現在身體很好,平日里主要是散散步,有時玩一兩只股票,不為賺錢,打發日子而已。聽說我天天去打球,就充分肯定,還鼓勵我一定要堅持下去。兩人那種興奮的樣子不亞于與久別重逢的兄弟相見。
老陳是我的病友,也是我尊敬的大哥。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王勃也有詩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老陳這樣的朋友,我很高興,也很幸福。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有句名言:周圍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我就有不少朋友:有的是因為在工作中相互支持而產生友誼,有的是因為在生活里坦誠交流而成為知己,有的是因為在休閑時愉快合作而交成伙伴,有的是因為在患難中互相扶持而結為兄弟。有了這些朋友,我的生活可愉快多了,也輕松多了。在我迷茫的時候,總有朋友會特意點撥我;在我失落的時候,也有朋友真心提攜我;在我困難的時候,還有朋友竭力幫扶我;在我挫折的時候,更有朋友熱情鼓勵我。一句話,有朋友真好!
我和老陳成為朋友純屬上天的恩賜。老陳是西安人,但祖籍好像是東北的,現在跟隨女兒生活在廣州。所以,在他身上既有著東北人的熱情豪爽,也有著陜西人的敦厚質樸,還有著廣州人的精明實在。總之,是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我們相識是在廣州的一家醫院里,時間是前年的春天。我們得了相同的病,治療方案也大同小異,住院又在同一個病區。記得手術后我比他要樂觀些,按照醫生的建議,第三天我就下床在病區的走廊走動了。好像是第四天吧,一個大姐攔住我問道:“你這是第幾天了?”我回答了她。大姐就伸出拇指說你真行,我家那個比你還早兩天哩,卻死活不肯下床呢。我又走了兩圈,感到應該去看看老陳,就不由自主地進了他的病房,看到他情緒很低迷,眼里還含著淚花,我問了他的狀況,再把醫生的一些話拿來教導他,又說了些鼓勵的話就離開了。不久,我再在走廊散步的時候就經常遇見他了,身體恢復得一天比一天好。他們一家三口對我是千恩萬謝的,其實,我哪里能想到自己對他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呢。
法國著名作家莫洛亞說過:“真正的友誼總是預見對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么。”老陳就是這樣的人。每過一段時間,他總能記得打電話問候我,詢問我的身體情況,并提些中肯的建議,還不忘告訴我他自己的一些經驗,比如飲食上一定要注意什么啦,需要用些什么補品啦,或者是哪里聽來的偏方啦,都毫無保留的告訴我。
比比老陳,想想自己,真是無地自容呀,整天混混沌沌,經常連一個電話也不記得打呢。好在老陳頗有大哥風范,對我關愛有加,卻從不計較我的失禮之處。大詩人李白曾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感恩朋友,可我不才,怎么辦呢?且讓我由衷地叫他一聲大哥吧:大哥,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