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話說有兩種
好久不見
天天見面
我很喜歡坐公交車。
有種仿佛在和一群人車震的奇妙感覺。
好吧,其實就是沒錢。
昨天照樣沒錢的我坐公交車回家,恰好碰到了老黃,好幾年沒見的朋友,在學校的時候關系一直不錯。
其實彼此的微信都有,只是畢業以后各有各的生活圈子,不是你忙就是我也忙,要想聚聚還真不容易,所以這并不浪漫的偶遇難免讓人有些激動。
“哎你怎么在這兒?!”
“我下班回家啊,你呢?”
“你在這兒上班?那我之前怎么沒碰上你?我就住邊上!”
“我這兩天剛來,你怎么樣,在哪兒上班?”
“城東軟件園,離這兒也不遠?!?/p>
.......
看似興奮的對話到這里就卡住了。
原因很簡單:沒有話題。
就像在風里放了個屁,剛發出點聲響,就隨風散了。
兩人不太自然的笑了笑,沉默了一會兒,老黃大概是不想讓氣氛冷場,隨口問了句:吃了嗎?
我:還沒,回去再吃!你呢?
他:我也是。
.......
尷尬,又沒話了,太久沒有交集,乍見時的激動褪去,除了不知道該說什么,略顯做作的熱絡、顯而易見的生疏,都有。
兩個人就這么費盡心思的沒話找話,平時短短幾站的路程,仿佛有十幾光年那么遙遠,巴不得司機飆到200碼,趁早結束這場貌合神離的硬聊。
好不容易熬到站,我招呼了聲回見啊,忙不迭下了車,他最后回我的那句好嘞,怎么聽怎么像張惠妹的老歌 ——《解脫》。
本該高興的老友見面,并沒有傳說中那么開懷,尷尬的硬聊生生破壞了所有回憶的美感,每多說一句,關系就疏遠一點。
恐怕只是笑著打個招呼,然后自顧自的低頭玩手機,都比假裝熱情來的舒服。
不止是很久不見的朋友,對朝夕相處的戀人來說,硬聊比吵架更傷感情。
有位勺友給我留言,說她有個同班的男友,在一起兩個多月,剛開始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隨便一通電話都能講上個把小時,微信更是聊通宵也不覺得煩。
但現在即使天天能見到面,一起吃飯一起逛街,能講的話還是越來越少,往往牽著手卻一言不發。
就算兩個人硬著頭皮沒話找話,頂多十幾句也到頭了,空氣里彌漫著一股迷之尷尬。
當時我正在外面吃飯,坐邊上的夏菲一看,也跟我抱怨。
她跟男友都是剛剛踏入社會的上班族,異地戀的情侶每天只能靠手機維系感情。
可是現在經常會出現電話兩頭一起沉默的情況,好不容易搜腸刮肚找點話題,反而越聊越像演戲,都在假裝熱情。
“以前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嘰嘰喳喳膩歪半天,現在就跟給領導匯報似的,吃了嗎?吃了什么?好吃嗎?累不累?注意身體早點睡。比天氣預報還正經,電話一掛,心情還不如不打?!?/p>
“哪怕是大吵一架也好啊,吵完了該怎么好還是怎么好,不至于像這樣焉了吧唧半死不活的,好像有事,想想又不算什么事,不上不下,悶在心里說不出的難受。”
我調侃她,別是你男人移情別戀了。
她搖搖頭,那不會,這種事感覺的出來。
明明互相喜歡,想的不行,可就是沒話講,越是硬聊越傷感情,兩個人都急,越急越亂,更不知道怎么辦了。
說到最后,整張臉就剩了一個字。
愁。
好多關系都是這么失去的。
沒話講,又不想冷場,可越不想冷場,感情越傷。
其實原因無外乎兩個。
01 世界很大,交集太小
就拿那位勺友來說,和男友同個班級,兩人除開在寢室睡覺的時間,生活幾乎重疊在一起,按理說這是好事,你知我深淺,我知你長短,多少人羨慕都來不及。
但學校里的生活面實在狹窄,上課、睡覺、社團、學生會,一只手都數的過來,又是同一個班的情侶,你認識的人我都認識,你要說的事我都知道,除了一起上課,一起吃飯,還真就沒事可做。
等到熱戀期的新鮮感一過,互相把彼此的那點小九九摸透,又接觸不到新的東西,這樣高度重疊卻又單一的交集,會讓他們面對喜歡的人卻無話可說。
可沒話說也得說啊,不然難道坐等分手嗎?
分手不至于,只是硬聊這種消費感情的相處方式,比分手更可怕,純粹是軟刀子割肉,越說越錯。
你需要的是一個新的交集點,兩個人都感興趣但又都不熟悉的那種。
我有一哥兒們,喜歡攝影,女朋友呢,喜歡旅游,平時一閑下來就忍不住計劃放假了要去哪里哪里,看怎么樣的風景,拍怎么樣的照片。
于是兩人坐著火車唱著歌,秀著恩愛拍著照,感情別提有多好。
還有更奇葩的。
男生喜歡爬山,女生喜歡騎單車。然后兩人合計了一下,趁國慶假期,背著帳篷,騎單車把城市周圍的名山睡了個遍,估計光是叫床聲都比你們平時見面的嗯嗯啊啊多。
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有新鮮的話題,哪里還用得著沒話找話。
就怕說得太多,對方嫌煩。
一段關系的維系,不能只靠前期積累的原始資本,就像剛點燃的火堆,不斷的加入新的燃料,它才能越燒越旺。
02 事情很多,交集太少
身處不同的城市,各有各的生活圈子,工作也好,環境也好,接觸的人也好,都大不相同。
指望彼此陌生的生活瑣碎打開話匣,或是用一件對方壓根兒沒有經歷過的事情重燃激情,就算是你愛的人也不行。
這就跟說的再多,男生也不懂化妝品有多重要,女生還是不了解游戲有多好玩,是一個道理。
你說今天一個同事多搞笑,他配合的哈哈兩聲,不是敷衍,卻還不如敷衍。
他說明天要做的項目方案有多復雜,你聚精會神的聽著,還沒說完你就忘了。
這不是感情不在了,是交集太少了。
于是硬生生把小孩子過家家的把戲搬翻出來,每天早安晚安吃飯沒,看似關心,其實就是沒話講。
但又不想不講,假裝不在意的硬聊,越聊越干,越聊越失望,再好的情話也稀松尋常了。
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
沒有交集,創造交集也要聊。
我就很佩服羅珊這一點,明明和男友是一對異地的苦逼,偏偏過得比朝夕相處的夫妻還滋潤。
兩人都是實用主義者,早在異地開始之前,他們就約法三章。
1.不用每天打電話。
2.不用定時發短信。
一切遵循個人意愿,想打了,想聊了,才拿起手機。
但有一條是死規定。
每個禮拜的禮拜天,都必須空出兩個小時的時間,兩個人連著語音,在電腦上看同一本電影。
一邊看,一邊聊,想到什么了就說,沒話說就看電影,偶爾談論一下劇情,輕松有趣,要是看的有感觸了,就走心的聊上一會兒。
哪怕平時不常聯系,兩人也會不自覺的為周末做準備,推掉不必要的應酬,精心挑選要一起看的電影,就像是赴一場別開生面的約會。
三兩次下來,相處和諧,感情熱度不降反升。
硬是繼續聊不下去的話題,不是所謂堅持,感情關系百尺竿頭不得寸進,是用錯了方式。
有個片段你一定聽過。
《藝術人生》的節目上。
朱軍問王志文:你到底想找一個怎么樣的?
王志文想了想,很認真的說:
就想找個隨時隨地能聊天的。
有些話,有些時候,對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說了。找一個你想跟他說,能跟他說的人,不容易。
愛是和你吃好多好多飯,也是和你說好多好多話。
最好的相守,不是你未娶,我未嫁。
而是我想說,你剛好想聽
在嗎
我想和你說說話
作者:太平,平頭辮子爺,少年馳騁任信步,不須青山埋俠骨,嫁娶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更多文章:對不起,我再也不裝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