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會涌現(xiàn)思想的海洋。聽到他的歌時,我這樣想。
沒有緣由的一種吸引力,在一個陌生的歌者和我之間。那些飄忽的音符,就在心里扎了根。
他用我未曾想過的方式演繹了他的情感。任周圍的變幻莫測,他始終不變初衷。
我曾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的世界,但始終沒有尋到。而邱比是個擁有自己世界的人。沒有人能真正走進他,那里有結(jié)界。但正因為如此,我愛他。也希望變成他。
說到底我們這些人的說三道四,其實都沒有什么意義,畢竟那是他的空間,跟我們無關(guān)。我們聽到他音樂那一霎那的震撼或鄙夷,于他而言,不過是沉入海底的石子,除了剎那間水面的漣漪,之后便又恢復(fù)寂靜。一如邱比本人。
老實說,他讓我想到了當年的樸樹。兩人的臺風(fēng)形成兩個極端。邱比隨音律起舞,樸樹因樂聲靜默。樸樹沒有成為時代的俘虜,相信邱比亦然。
再對比邱比和李亮辰,一個渾然天成,一個精細雕琢。但是細想之下,誰又能說李亮辰不是經(jīng)歷了人生歷練之后的渾然天成,邱比又何嘗不是藝術(shù)感背后的精細雕琢呢。相較之下,便不可同一而語了。
只不過,邱比仍是勝了一籌了。他浸淫著的藝術(shù)環(huán)境帶給他的不僅是文藝的,更是哲學(xué)的,機警的,清醒的,多元化的特質(zhì)充滿了他本身,形成他獨一無二的風(fēng)格。
另外,不得不說,一個歌手,或者說一個藝人,一旦暴露在大眾的視野里,那些惡毒的,輕蔑的,甚至腦殘的……各色言語便會堆積到他的身上。聞風(fēng)而不動,是邱比的魅力。外界的非議或許只讓他更為深刻地剖析自己。如此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