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定陶區第四實驗小學參加菏澤市小學數學新教材培訓暨課堂教學研討會,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干貨滿滿,為我打開了新的教學視野,讓我對一年級數學教學有了全面且深入的全新認知,收獲的寶貴心得對未來教學工作極具指導意義。
? ? 新教材的一大突出亮點,便是在內容編排上巧妙且自然地融入生活元素,讓數學知識不再是抽象、晦澀的符號與概念,而是與孩子們熟悉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以認識人民幣單元為例,教材創設了超市購物的常見場景,通過展示琳瑯滿目的商品及對應的價格標簽,引導孩子們認識 1 元、5 元、10 元等不同面值的貨幣,并在模擬付款找零的過程中,幫助他們理解貨幣之間的換算關系。這一編排方式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極大降低了學習難度。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不僅會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場景,還會進一步拓展,引入乘坐公交車投幣、購買文具等更多生活實例。同時,精心組織購物小游戲,準備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道具和模擬商品,讓孩子們分組進行購物實踐,在歡樂的互動中深化對人民幣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 ? 知識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是新教材編排的另一大科學之處。從一年級上冊簡單的數數,到 20 以內加減法的初步學習,再到一年級下冊 100 以內數的認識,難度逐步遞增,符合一年級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認知發展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深刻意識到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要性。每個孩子的學習速度和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有的孩子能夠迅速掌握新知識,而基礎較弱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和耐心。因此,我計劃在課堂上更加留意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習進度較慢的孩子,利用課余時間給予一對一輔導,從最基礎的知識點重新梳理,通過實物演示、趣味練習等方式,幫助他們逐步跟上教學節奏,確保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有所收獲、有所進步。
? ? 新教材對數學思維培養的重視也讓我印象深刻。在圖形認識部分,不再是傳統的讓學生死記硬背圖形的名稱和特征,而是鼓勵他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物體、動手拼擺圖形、折疊紙張等實際操作,自主探索發現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的特點。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能力。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理念,我打算在課堂上多設置開放性問題,如“用同樣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圖形?”“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我們學過的圖形?它們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逐步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
? ? 這次培訓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創新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將培訓所學運用到日常教學實踐中,才能幫助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數學學習的起始階段打好基礎,培養他們對數學的熱愛,引領他們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快樂遨游。在未來的教學道路上,我將以此次培訓為新的起點,持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成長貢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