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開學伊始,我發現孩子貌似喜歡上了一款手機游戲,那就是“迷你世界”。每天一放學接他,他就會問我,媽媽,我回家先做什么呢?我反問他:你覺得呢?按我們約定好的做唄!先休息休息,再寫作業。如果還有時間,可以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孩子說:好。
我覺得這樣很好,孩子“聽話”,寫作業和玩手機兩不耽誤。可是沒想到,連著幾次語文作業寫字部分老師都沒給滿分,語文老師是一位新來的優秀教師,對作業特別是寫字要求很嚴。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孩子在暑假老家就對一個叫“迷你世界”的游戲上心了,開學后,為玩游戲,作業都是很快趕完的,其他還好,寫字是需要耐心一筆一畫去寫的,自然就沒那么工整到位了。原來孩子每天回家是想先玩手機游戲的,才會那樣問我,其實是希望我同意他先玩游戲。
當發現了這個問題,放在以前我肯定是著急上火,噼里啪啦說孩子一通。想想看,迷上手機游戲呀!這可不得了!這么幾年接觸的都是家長們問到的手機問題,談游戲色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呀!說什么也要把手機掌控好。好在孩子剛剛開始,且這么幾年我一直把6Q的高情商智慧應用在孩子身上,有一些基礎。于是 ,我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孩子學會掌控好手機呢?
首先我跟著孩子去了解這款游戲,孩子說,真的很好玩,媽媽你看,我可以換不同的角色,還可以創造很多東西出來哦!我說,哦,你喜歡有很多個身份,來創造出你喜歡的東西是嗎?孩子說,是呀!還可以在網上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呢!怪不得有時候聽他一個人在房間里嘟嘟囔囔的,原來是這樣。看他一會上,一會下,一會左,一會右,嘴里還念念有詞,果然玩的不亦說乎呀!
我跟著孩子玩了一會,跟他說,這個游戲真的很好玩,連媽媽都想玩哦!并欣賞他:你玩的很厲害哦,創造出這么多東西!孩子很開心,說,是呀媽媽,真的很好玩。我說,這回好好玩,到時間了媽媽提前跟你說哦。孩子說:好!于是全然投入在游戲里面。
以前孩子從學校回來,一般是先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再做作業的,后面發現他對這個游戲比較上心后,我有些擔心他做作業的質量,跟他商量做了一下調整:先做好作業,有剩余時間再玩手機。同時跟他灌輸這句話:學就要好好學,玩就要好好玩(劉老師語)。事前我們一般約定好,只能玩半個小時,最多一個小時,而且不一定每天都要玩,要學會可玩可不玩,當做學習之余放松的一個手段。當約定好后,一般我看快到時間了,就會走到他旁邊跟他說:小帥哥,現在是XX點XX分啦!還有15分鐘 ,準備退出。他說,好!10分鐘時,說:準備好了嗎?他說,還差一點,我要跟小朋友說再見先。5分鐘時我說,時間到手機就要給媽媽哦。就這樣,給他一些緩沖的時間,時間一到,有時他主動給我,有時我去收,孩子一般都會遵守約定,不會拖延。
其實孩子能做到這樣是有一些前提的:一是我和孩子用6Q高情商互動多年,親子關系良好。二是孩子學習力很好,平時我有多欣賞贊美肯定鼓勵孩子,所以孩子比較積極陽光,內在力量足夠強。三是孩子有情緒事我都會聆聽導出,孩子很少積壓對父母的抱怨及反抗之心,愿意遵守與父母的約定。四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一般都會先認同接納孩子,再加以“我狀況”引導。五是我愿意看到和尊重孩子的需求,玩游戲是所有孩子的一個強需求,就看我們怎樣引導和協商了。六是聽孩子心聲,讓他學會真實表達,不壓抑自己的需求。七是約定要有一定的緩沖時間及空間,不能繃的太緊。
我們之間有過這樣一個對話:孩子,你有沒有注意到,現在我們一家人學習和工作后,每個人都有很喜歡做的一個事情,你猜猜看,是什么呢?他說,是說我喜歡玩“迷你”嗎?我說,是呀。你覺得媽媽喜歡什么呢? 嘻嘻,喜歡看“如懿傳”!爸爸呢? 打羽毛球!沒錯,是的,我們都好喜歡呢!可是,如果我們每天都在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不學習,媽媽不去做6Q,爸爸不上班,會發生什么事情?孩子不好意思地笑起來,說,那就沒人賺錢,家里就亂套啦!
除了聆聽、欣賞,這樣的“我狀況”表達方式感覺還是不錯的,比說道理容易讓孩子接受,有效果。經過幾次的調整,孩子前兩天主動說:媽媽,我不會迷手機的。果然是,昨天晚上作業多,沒有玩手機,看他有一些小失落,不過也開開心心地上床睡覺了,還說:媽媽,你看,其實不玩手機也可以。
關于很多家長提到的孩子沉迷游戲,我想起劉中良老師在課堂上分享過的,做游戲的人更懂心理學,做出的游戲會讓孩子喜歡的不得了,我們做父母的,不但要走在孩子的前面,也要跟做游戲的團隊賽跑,才能從游戲中撈回孩子呀!好在我一直在學習,才能注意到很重要的兩點∶一,沒有忽略孩子可能迷上手機的起始過程,可以做到預防;二,知道怎么高情商應對,而不是采用打、壓、堵、拔等方式。打壓的方式反而會激發起孩子的反抗之心,讓孩子陷進去無法自拔,親子關系也越來越疏遠。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