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翌汐
— 01 —
你為了什么而寫作?發泄情緒?孤芳自賞?工作需要?市場認可?藝術追求?或是……為國為民?
也許你和我一樣,認定自己寫作只不過是想要表達自己罷了。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寫作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練習如何能夠邏輯正確地把自己想要表達的道理表達清楚。
可是如果真的只是簡單地練習表達的話,又為什么迷茫?為什么會擔心自己的文字不被讀者認可?又為什么會焦慮自己擅長的主題不被平臺推薦?
花白老師在課上說:認清自己寫作的目的,坦然面對自己的目的,避免過多的矛盾和糾結。
覺得極有道理。
如果你是“佛系”作者,大可偏安一隅,自娛自樂,寫自己喜歡的文字,不必關注外界的眼光。
如果你夢想寫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那么就沉下心來,扎扎實實練習基本功,反復打磨作品,不要眼紅別人的速成。
如果你寫作是奔著經濟利益去的,也大可坦然承認,然后努力迎合讀者品位、奔著吸引流量或是其他商業化的方向努力。
名也好,利也好,想要靠自己寫東西來掙,沒什么好遮掩的不是么?
— 02 —
周日我的文章《其實你知道,我們活不成雞湯里的樣子》參加了班級點評。
@子風藤 點評之余提醒,雞湯文(我竟然一不小心擅長寫的是雞湯文……)的出路越來越窄,建議慎重思考寫作的方向。
我才意識到,不僅是這段時間遭遇寫作瓶頸要思考定位的問題,自己的文章風格和寫作方向也需要重新審視定位,至少要符合主流趨勢,才不至于沒有出頭之日吧……
但是我該何去何從?為了這個問題,我輾轉反側了好幾晚。
又翻出花白老師的課來重聽,記筆記。
花白老師把文章分了類:小說、散文、詩歌、雜文、文學評論……新媒體時代下又出現新的分類,比如財經、心理、教育、旅行等等。
她的建議是,嘗試從這些分類中找2-3個方向,找自己能流暢成文的,剔除自己寫得很難受的那些主題,慢慢形成適合自己的風格。
— 03 —
聽到這里的時候我釋然了。
就像今天讀到周曉楓在《有如候鳥》的自序里說的那樣:
我沒有詩人的天賦,沒有小說家的附體能力——從事這兩種文體,需要神助。散文屬于凡人,是自說自話,是仰望星空的井底之蛙在發聲,幾乎靠本能完成。
我也實在沒有天賦和想象力,唯一能夠順利成文的,能“幾乎靠本能完成”的,要不就是如今天這樣的分享類文字,要不就是被稱之為“雞湯”的說理型文字。
如果連自己能寫的文字都要扔掉,而勉強去硬擠自己所不擅長的文字,寫作失去樂趣不說,大概也會因不夠真誠而更顯生澀吧?
既然能力所限,那么我也只能隨著周曉楓嘆一聲氣,然后用加繆的話安慰自己:“我已經沒有時間對我不感興趣的事情再產生興趣了。”
365天極限挑戰日更營 第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