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微商。后來倦了,不再在朋友圈更新與此相關的信息,依然有一搭沒一搭的賣著。然后,很多朋友見面或者微信聊天會問及。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原因并不是我沒賺到錢,也不是產品不好了所以沒有信心,也不是沒有恒心去堅持做一件事,更不是說市場已經飽和很難分到一杯羹……
現在大概可以解釋為那是一種試錯的體驗,體驗后發覺自己并不喜歡微商現在的氛圍:利用大多數寶媽對“主導自己命運”的渴望,對擺脫“手掌向上”卑微姿態的迫切,使其陷于一種狂熱的“財富追逐”中。但我并不排斥她們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財務自由,從而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各種讓她幸福的成就感,只要她們賣的不是什么三無產品(保健 醫藥品 護膚品奉勸大家不要買,很危險)。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隨著人們支付、購物習慣的改變,微商誕生是順應時勢并非偶然,這個模式沒什么值得詬病的。大的公眾號都在分享一些小眾好物,不妨買買,有時候真的比淘寶的好很多。就連海爾都深受互聯網產業經濟的影響,原來金字塔的管理模式,變革為扁平化蜂窩模式,一個個獨立單元更能適應這個互聯網時代;農行、工商、中銀等等這些金融大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支付寶,微信,京東、百度等這批做互聯網的家伙會來搶他們的飯碗……所以說,不認同微商的,如果不是因為寶媽們有點沒腦子的狂熱,那就是因為他們思維還活在舊時代吧。
好像講遠了~
大概是清高作祟吧,始終無法對那種只追求物質不注重精神滋養狂熱感到適應。我自己也不是很重物質的人,對財務有渴望,但那不是我喜歡的模式。畢竟,女人想要主宰自己的命運,真的有很多方式,如果可以選擇,那就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堅持,那樣的幸福感多很多。
所以我選擇了碼字,偶爾接篇稿子捯飭,常常寫幾個小時才換那么幾十塊錢,可這區區幾十塊是真的能讓我高興。
但不能不承認,任何事堅持久,但得不到任何實際的收益,最后都會意興闌珊吧。除非自己有資本可以為這個純粹的愛好去做無條件的消耗。因為一旦愛好成為入不敷出的消耗也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連生存都無法保障的時候,夢想要么破碎,要么先深埋心底。
我們也經常講“獨立自由”,人格獨立,經濟自由,需要經過很多事,年輕的時候試過很多錯,在風風雨雨中成長起來才能造就那種對任何事都能云淡風輕的氣質。我剛剛做微商的時候,焦慮的要死,生怕我自己做不起來,然后大家都看不起,現在想想,我做不到的是何止是一件兩件。看到過一句話:如果我們告訴自己“我同時做三件事”,其實我們只是很糟糕地在做每一件事的1/3…… 如果這三樣事又有那么一兩樣你不喜歡,那就更不用說了……
慢慢的,你要學會從繁到簡,人生不就是個不斷精簡做專的旅程嗎? 小時候我們學好多好多個學科,到了大學是個某個專業,到了碩士博士更是一個專業里面的一個分支,也是這個道理。我們的精力放再大終究有個極限,最大值就是定量!
所以我放下了焦慮,跟自己和解了。
不管如何,也許窮人只會花時間換錢,他們沒有選擇,但只要生活是有期盼的,就可以了;而富人是花錢買時間,然后換來更多的錢,但再怎么有錢都會有煩惱,可能不再是吃穿住,為情為愛,為下一筆投資是盈利還是虧損……
總之,愿你有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事,不忘初心地去堅持,在這個大熱的互聯網時代活成一個大大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