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秋時節突然心血來潮而種的牽牛花終于在嚴寒之中枯萎。
突然想起在家里種幾棵牽牛花是因為偶爾看到了葉圣陶先生的一篇名為《牽牛花》的文章。
也是在蘇州,葉圣陶先生曾在他的院落里種了滿墻的牽牛花,想像那情景一定很美。
既然萌生了種牽牛花的念頭,那到哪里去找牽牛花的種子呢?花鳥市場恐怕沒有的賣,一時也沒有想起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種很普通也很普遍的花。自然而然地,便想到了爺爺,想到了爺爺的菜園。在爺爺的菜園邊上的籬笆墻上總是爬滿了一個個像小嗽的牽牛花,有粉紅的,有大紅的,有紫紅的,還有少數藍色的。每天早上,一朵一朵地,帶著晨間的露珠,開在了菜園邊上。
那時并沒有像現在一樣感受到牽牛花的美。只是感覺好玩,經常會掐幾朵,放在嘴里當喇叭吹。或是把花揉搓至爛,擠出紅色紫色藍色的汁液,涂抹在手上和臉上。
如今,爺爺去世已好幾年了。
每逢暑假和寒假的時候回到老家,來到菜園邊,因無人照看,那片菜園已荒蕪,已被父親種上了樹。只有牽牛花還在,但已沒有爺爺在時的那么多了。
那一片菜園,菜園中爺爺的身影,菜園邊上的牽牛花,是我童年和少年時代一個鮮明的記憶,現在想起,依然是那么的清晰。我想,以后的日子,我也不會忘記。
現在遠離家鄉,寄居姑蘇。
在一個夏末秋初的日子里,突然萌生了種牽牛花的愿望。只是一時找不到牽牛花的種子,看來在今年秋天,這個愿望是實現不了了。心中甚至在想,等過年時回家,再到那一片菜園邊,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牽牛花的種子呢。
于是,牽牛花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我和女兒的聊天內容當中。興之所至,偶爾在網上百度了一下,才知道牽牛花也是一種傳統名花。著名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著名花鳥畫大師王天一都非常喜歡鐘情天牽牛花,再加上葉圣陶先生,看來牽牛花并不寂寞。
從百度中看到這樣一句俗語:“秋賞菊,冬扶梅,春種海棠,夏養牽牛。”沒想到,在我印象中那么不值一提的牽牛花竟占據了整整一個夏季。夏比之于春,可謂花少得可憐,各種各樣的花都爭相在春天開放了。所以才有用“花開荼蘼”比喻美好事物的終將結束。
牽牛花,就在這樣一個缺少花的季節里一直堅守。
有一次,帶著女兒去菜場買菜,走在北園路上。女兒突然驚喜的叫到:“爸,你看那邊有很多牽牛花。”順著女兒手指的方向,果然,幾十朵牽牛花就盛開在前面不遠的路邊,那里正在建設一片名為“拙政別墅”的樓盤。
我和女兒停下來,在荊棘叢中,找到了很多黑色的牽牛花的種子。一開始,我們不敢確定這就是牽牛花的種子,因為我們從來也沒有留意牽牛花的種子是什么樣的。我們經過仔細的察看,才可以確定那一朵朵的牽牛花就是從這樣的種子里生長出來的。
雖然已不是種植的最佳季節,但我還是忍不住種了幾粒在花盆里,期待著。更多的種子讓女兒收了起來,等待種植季節的來臨。
沒過幾天,牽牛花就破土而出了。先是像豆瓣一樣的兩瓣,漸次長出了葉子,一片兩片,每天都在成長。我的期待也不斷的增高。
可是,隨著金秋的結束,嚴冬的到來,那幾棵牽牛花漸漸停止了生長。我把它們搬到房間里,白天有太陽的時候就放到陽光下面,期待著。
但它們還是漸漸的停止了生長并最終枯萎了。
我今秋的牽牛花的夢也就結束了。
明年春天,我還會種牽牛花,相信再種的牽牛花一定會開出美麗的花朵,一如少年時代在爺爺的菜園邊看到的那樣絢爛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