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閱讀燈塔《被遺忘的小船》
在唐朝,詩人多如春日繁花,要能在詩壇上占一席之地,在歷史上留下痕跡,實屬不易??墒?,卻有一個詩人,因為一首詩,而成功占一席之地,并能留芳千古。這個人,叫張繼。這首詩,就是《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 ? ? ? ? ? ? ? ? ? ? ?羈旅情懷
這首詩,為何出名?原因之一,它是一首羈旅詩。
所謂羈旅,就是停留。羈旅詩,就是抒發身處他鄉的艱難與思念的詩歌。
表達羈旅之情的作品很多,比如“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薄按艘骨新務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作品為什么多呢?你想,人活世上,怎么可能一輩子不出門?在古代,出一趟門,很不容易。不僅所花時間要久,遇到的困難也多。因此出門在外的人,就會記錄許多的見聞,抒發許多的感慨。
當然,“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樣的羈旅作品,也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鳴。
其實,如果在現代,就算人在旅途,也沒多大關系,為什么呢?因為交通發達呀!汽車、火車、動車,讓陸地的距離變短;飛機,讓天上的空間變小。哪怕阻著重重山,隔著茫茫海,多則幾天,少則幾個小時,就可以到家了。再說,發達的通訊,可讓人隨時對話與“見面”,雖不能“同在一個屋檐下”,卻也可以大大減少思念與擔憂。
可是,在古代,交通工具要么是馬車,要么是手搖船,甚至是兩只腳。因此,出一趟遠門,沒有一年半載,是回不了家的。如果腦中有牽掛,心中裝滿愁,那旅途就更加凄苦了。
這首詩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寫出旅途之“愁”。你瞧,西落的斜月,啼叫的寒鴉,深秋的冷寒,岸邊的紅楓,江上的漁火,甚至夜半的鐘聲,被組到一塊兒,堆成濃得化不開的“愁”。因為“愁”的浸染,這些普通的東西,變得不普通了,與不朽的詩一起,成了不朽的物。
被遺忘的小船
其實,還有一樣東西,同樣必不可少。它,把詩人帶到楓橋,引向“愁?!薄?上?,被人遺忘了。
它,是什么呢?就是那載著詩人,來到楓橋邊的,小船。
張繼不是富有的人,他搭乘的船,應該是最普通的,比如烏蓬船。舊小的船身,簡陋的擺設,如他的處境,如他的心情。
沒有小船,張繼就不能到楓橋夜泊,當然也就不會有那首不朽的詩。可見,小船的作用真不小,不該被遺忘。
? ? ? ? ? ? ? ? ? ? ? ?船的歷史
事實上,從古至今,船都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
最早的船,算不上船,可能就一根木頭,或別的什么可以漂浮在水面的,渡人的物件。
慢慢的,有了筏,就是把幾根木或竹綁在一起?!段饔斡洝防?,孫悟空漂洋過海,去學習長生不長之術時,乘坐的,就是筏。
接著有了獨木舟、木板船,舫。
所謂的舫,就是指兩船并列。舫的速度較慢,但航行時相對平穩。如果把舫加以裝飾,使之美觀,就叫畫舫。這,在古代,一般是皇室、貴族才乘坐得起的。
這時候的船,要么是人工劃槳,或么是借助風力,速度都不快。
18世紀時,歐洲出現蒸汽船,19世紀,出現鐵船。不久,又有了柴油機船,燃氣輪機動力裝置的船,再接著,有了原子能動力的船……總之,隨著科學的進步,船的性能大大提高,行船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于是,乘船到遠方探險成為可能,環游世界不再是夢。
其實,早在15世紀時,中國的鄭和就帶著一支大船隊,下過西洋,而且不止一次,在短短28年內,七下西洋。
16世紀左右,哥倫布先后4次出海遠航,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發現了新大陸。
他們所乘坐的,是當時最先進的船,所代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航海技術。
? ? ? ? ? ? ? ? ? ? ? ? ? 出名的船
講到船,我們馬上會想到諾亞方舟。上帝看到人類一直不斷互相廝殺、掠奪,很后悔創造了人,決定要毀滅人類。只有諾亞,因為講義氣,守本分,得到上帝的饒恕。上帝讓諾亞提前造好方舟,當洪水來臨時,可以帶家人乘船躲過厄運。
這是圣經里記載的事情,是真是假,我們無從考證。但,諾亞方舟成了希望與理想的代名詞,卻是真的。
當然,船最多的用途,還是做為交通工具。它,可以載人,也可以運載貨物,是很重要的交通輔助工具。
有一個地方,船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相當于我們大街上的汽車。那個地方就是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
世界上最出名的船,應該是泰坦尼克號。泰坦,古希臘神話中的巨人,象征著力量和龐大。泰坦尼克號的出名,不僅是因為,它是當時最大的客運輪船。也不僅是因為,它的奢華和精致。更是因為它的災難。初次出海,就撞上冰山,不幸沉沒,1500多人喪生,是最慘重的海難之一。
? ? ? ? ? ? ? ? ?船與戰爭
船,從它出現開始,就與戰爭緊密相關。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嘈娜耍觳回摚P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边@是勉勵自己,堅持到底,就會成功的對聯,叫自勉聯。其中的“破釜沉舟”講的是西楚霸王砸了煮飯的鍋,毀了逃命的船,斷了士兵的退路,最終以少勝多,取得勝利的故事。
另一個以少勝多的戰爭——赤壁之戰中,決定勝敗的關鍵,仍是船。如果曹操沒有把戰船用鐵鏈連成一串,估計周瑜的那把火也就燒不起來,戰爭的結局就很難說。
? ? ? ? ? ? ? ? ? ? 船的其他含義
船,還有許多不同的含義。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莊子覺得人生就應如小船,自由自在。
“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借以表達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之情。
舟還代表君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是老百姓。百姓可以擁戴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
船的諧音為“傳”,有“代代相傳”的含意;把帆船送給即將遠行的朋友,是祝他“一帆風順”。
? ? ? ? ? ? ? ? ? ? ? ? 落榜的人
想像一下,一個深秋的傍晚,一艘船,載著一個憂傷的旅人,來到楓橋邊。
這個人,是張繼。他滿懷雄心壯志,前往京城赴考,希望可以一舉成名。沒想到,落榜了。十年寒窗,沒用!錦繡文章,沒用!理想啊,哪敢想!前途,渺茫!
他回憶自己站在榜前,瞪大眼睛,一次次尋找“張繼”二字的情景。可是,怎么也沒找到!今夜,他來到蘇州城外的楓橋邊,停泊,休息。可是,怎么睡得著?
美好的夢鄉,是屬于別人的,不屬于張繼。今夜的他,注定無眠。沮喪之情,郁于心中,寫于紙上。
他永遠不可能想到,短短二十八個字,竟成不朽。一千多年過去了,題名榜上是誰,沒人記著??蛇@首詩,連同張繼這個名字,卻仍被人廣為傳頌。
? ? ? ? ? ? ? ? ? ? ? ?不朽的愁
這首詩得以留傳千古,廣為傳誦,更大的原因,在于寫出了不朽的“愁”。
月已西斜,一夜輾轉,難以入眠!心已悲傷,怎受得了寒鴉的悲啼?天地間布滿了霜華,冷入骨髓!
愁腸百結,披衣而起!船外,相對的,是岸邊的紅楓,江上的漁火,他們也是愁緒滿懷,難以入眠嗎?
前兩行,五樣景,密密地排著,似乎擠擠挨挨都是愁。后兩句,只寫鐘聲,——寒山寺的鐘聲。
夜半時分,寒山寺里,悠揚的鐘聲傳來,空遠,縹緲,一聲,又一聲,頂著月色,攜來冷氣,鉆進詩人耳中,融進詩人的心里。
用動來襯靜,作者不是第一個。先前的詩人早就這樣做了,比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可是,在這里,遠處傳來的鐘聲,不僅僅襯托出環境的安靜,更襯托出作者心情的孤單。寒山寺似乎也有了別樣的含義。
如此,一緊一疏,一靜一動,把這孤夜里無法排解的憂愁,渲染到了極致。作者把自己的愁情,完全托付給景物,可謂是情景交融的典范。
難怪這首詩會不朽,難怪寒山寺會因此成為瀏覽圣地。至少小船,就算被忘記,也可以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