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張曉萱
文:當時明月在
我叫張曉萱,36歲了,屬龍,今年正好是我的本命年。
不知不覺,我已經結婚8年了,大學一畢業我就考到了家鄉縣城的一個事業單位,過起了安安穩穩的生活,我和老公是高中同學,后來又被安排相親,老公說上學時就挺喜歡我的,只不過他性格內向,一直沒有表達,后來又在不同城市上學,沒想到畢業后,我們都回來了。
我對老公的印象也很好,所以,很快我們就結婚了。
婚后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孩子8個月的時候,我就開始腰疼了,也不知道是由于我31歲才生了孩子,還是因為生產時打了無痛針,還是因為月子里總是我照顧孩子的原因,腰疼的厲害,我去醫院檢查是腰肌勞損。
而且我的女兒精力特別好,睡覺很少,我白天上班,婆婆帶著孩子。我一下班,婆婆就去跳廣場舞,她生怕多帶孩子一分鐘。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真是身心俱疲,很少回娘家。
那時候,我們還沒有買車,要是坐公交車需要換乘3次,打車的話,每次回家需要300元錢。而且我父母在農村經營一家小酒樓,生意還不錯,每天都有鄰近幾個村的鄉親,來來往往的去我家訂酒席、吃飯、買菜。
雖然,我媽媽盼著我們回去,但是我們回去之后,她更忙。前幾年,過年的時候,我們一家三口都是初三回去,當天回來。
我不愿意初二回去,因為我小姑一家每年初二都回去,我大姑一家偶爾回去,她們是去看望我爺爺奶奶的。
到我家都是空著手,但是都在我們家吃飯,十幾個人一下子坐下,就等著我爸媽忙活,我爸爸做完大菜之后,也去坐下了。我媽媽還要繼續調幾個涼菜、炒幾個炒菜,準備面食。她起來坐下的根本不能好好吃一頓飯。最近幾年,我小姑家的表妹有了孩子,還要給她的孩子另外做她吃的。
早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就生氣,記得有次,我那個大姑家的表哥還在吃飯的時候,指使我媽拿這拿那!
我婚前,過年在家,我心疼媽媽,就和媽媽一起當服務員,給一大家子服務、等他們吃完走了,我和媽媽就開始收拾碗筷,刷碗拖地,晚上收拾到很晚。
我多次和媽媽說,別讓他們來我們家了,但是我媽媽說:
“沒辦法啊,你爺爺奶奶就你爸爸一個兒子,不來這里去哪里,再說我們在村里做生意,不能名聲不好聽了啊!”
我媽媽就這樣忍著,直到去年,我媽媽生了大病,檢查出了直腸癌,做了大手術,受了大罪,前前后后住了3個多月的院。
患難見真情啊,當時村里很多常年照顧我們家生意的老顧客,都去醫院看望我媽媽了,得大病的人,心里真的很脆弱,她們不是想要別人去看他帶的那點東西,或者留下的那幾百元錢,而是一種情感上慰藉,她們心底還想能感受到周圍人對她的關愛。
但是我小姑一家,別說去醫院了,連一個人打電話問問的都沒有!我媽媽很寒心。
我奶奶在我媽媽打化療期間去世了,她的葬禮上,我看到小姑一家,也沒有一個人敢問問我媽媽的情況,我也很生氣。
我大姑從福建用了一天的時間趕回來,她倒是還常給我媽打視頻,關心她,還給她寄衣服,她和我媽媽關系一直不錯。
我小姑家的表妹,還在找我奶奶留下的金銀首飾,想帶走,我大姑說:
“這副金耳環和金戒指,我媽生前早就說了要留給孫女。”
表妹就說:
“那我要這些銀的吧。”
這是我爸爸和我說的,他把金首飾給我,我說:“我不要,你想要,你拿著吧。”
經過這些事情,尤其是從“鬼門關”走了一趟之后,我媽媽算是活明白了,現在恢復的很好,她真和小姑一家“斷親”了。
媽媽生病之后,飯店就干不成了,她和我爸爸就搬到城區的房子里居住了。
今年過年 ,真好啊!
就我們一家人,我從初二回家,一直呆到了初七,以前我媽媽總是忙著干活,伺候這個,伺候那個,今年終于不用伺候了。
我們也沒準備多少年貨,就我們一家人,像日常一樣吃飯。吃完后,去周邊公園,小景點轉轉,真舒心。
媽媽大病這一場,“斷親”后,我終于明白過年回家的意義是什么?
過年就是陪伴,就是父母、子女安安靜靜的一家人在一起,沒有那些常年不見,只在過年的時候忙著見面的親戚,把自己弄的身心俱疲,想拒絕還說不出口。
大家說是嗎?